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看完 bong X2,我反而更懷念他們第一代的產品
bong 一直是個特立獨行的公司,不同于其他可穿戴廠商迎合概念的做法,bong 每次推出的新品都包含了一個很漂亮的新概念。這些新概念不斷刷新普通大眾對智能手腕設備的理解,同時也在一步步塑造 bong 的品牌。或許很多人買的第一款智能手環不是 bong,但是 bong 第一次讓國人體驗到了智能手環的功能。
這個品牌在最開始就被打上創新的印記。可是我看完 bong X2 的眾籌頁面后,卻對這款產品的創新產生了疑惑。
bong X2 整體沿用了 bong 一貫的弧線方形設計,但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處理得都相當馬虎。外觀很重要,目前在收集到的外部對這款手表的外觀評價,都很不樂觀。
首先,顯示屏被放在了正面面板的偏上方,屏占比接近 50%,濃重的黑邊讓人感覺面板有種無謂的寬大。bong logo 的位置占據了面板下部 1/4 的高度,讓面板呈現出一種上大下小的錯覺。
相反地,顯示界面則毫不客氣地占用了顯示屏的每個像素,卡片名稱、卡片內容都緊挨著顯示屏的邊緣。界面上的字體、內容元素分布、間距設計,也只是達到了能看得懂的水平。
至于交互方式,bong X2 完全摒除了觸摸屏和實體按鍵,全部采用手勢操作,在見到我們真機之前,也不能完全贊同。
Card Flow 的設計要求每次操作都一個個卡片切換,意味著除了最常用的兩三項功能之外,其他功能很容易受限于操作方式,成為華而不實的功能。另外,選項的選擇則是靠調整傾斜角度來滑動,這么精細的動作是否會讓手臂很累?手表對這些動作的識別能力也有待檢驗。
根據內部消息透露,目前 bong X2 還處在驗證階段,這讓人對這款產品更加擔憂。
或許是因為現在市面上有太多概念性的智能硬件,我作為一個科技媒體工作者,會有一定的審美疲勞。反正,我并不喜歡這種軟件和硬件設計都可以再優化的情況下,快速推出一款新概念的產品的做法。
回想起剛開始使用第一代 bong 手環的時候,bong 就是一個安安靜靜的運動管理助手。第一代 bong 簡約、科技感十足,戴一段時間后,幾乎就把它當作一件飾品,只不過這件飾品,更像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的標志。

bong 第一代的 app 做得也漂亮,運動算法的精確度很好地體現在了 app 上。
一邊完成它所應盡的職責,一邊淡出人的視野,這應該就是科技產品和人相處的最好方式了。第一代的 bong 令人懷念。
不過,當我們把這些對上市產品的要求放在一邊,重新把 bong X2 當作一款真正在做眾籌的產品時,以上的那些不足又可以得到諒解。畢竟,真正的眾籌產品就是離量產還有一段距離,需要眾籌資金來幫助他們解決量產前的各種優化問題。
除了硬件和軟件設計之外,bong X2 使用的是 bong 自己研發的,基于 freeRTOS 的 XOS 操作系。這個操作系統和 Android 不兼容,不得不佩服他們選擇獨立生態的勇氣。只不過勇氣是理想,產品才是現實。bong X2 的實際體驗如何,還需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