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扭扭車迷局誰之過?可能只是經典劇本在跨境電商背景下的重演
那些在這場風波中痛得停不下來、痛不欲生的,可能真的是時候改變了。
相信許多人都見過這個東西,比如在廣場上,偶爾會看到有人踩著它從廣場舞大媽的方陣中飄過。在國外,這東西被叫做 hoverboard(懸浮滑板,雖然并不能懸?。┗蛘?self-balancing scooter(平衡滑板車),在國內的叫法就更混亂了:平衡車、電動滑板、扭扭車……等等等等,我們暫且就用「扭扭車」這個比較萌的叫法了。
當然,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周六(12 月 12 日),這種看起來很炫酷的「玩具」,由于專利和安全問題,被亞馬遜大規模下架了。要重新上架,亞馬遜要求賣家提供所售扭扭車相關的資質文件或者證書,包括電池認證和充電器認證;還要求賣家提供證據證明所售產品不屬于侵權產品,因為亞馬遜收到來自該產品的專利持有者 Razor 公司的投訴。
關于安全問題
其實早在去年,中國就有廠商開始做獨輪平衡車,但由于使用難度等原因一直不慍不火。今年 5、6 月份,雙輪平衡車出現之后,由于上手容易,加之名人效應和媒體曝光,這個品類就(莫名其妙地)迅速火爆起來。
怎么火起來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火起來之后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從 10 月份英國爆出扭扭車爆炸燒了人家整間廚房的事情以來,從美國到中國香港,類似的扭扭車出現自燃爆炸等安全問題的報道就沒停過。

關于專利糾紛
扭扭車這個產品概念最早是由美籍華人 Shane Chen 發明,在中國和美國申請了專利。后來杭州一位大學老師基于這個概念,設計出了實際可用的產品, 并也在中國和美國申請了發明專利和外觀專利。 這位大學老師后來成立了騎客公司,給了很多工廠授權,國內工廠持有的專利授權基本都來自于騎客。
11月底,美國公司 Razor 從 Shane Chen 取得了美國的獨家銷售權。12月12日,亞馬遜接到 Razor 律師的投訴,下架了亞馬遜所有扭扭車產品。
這幾天這一事件已經引發了太多的關注和討論,有人反思國內廠商壓低成本犧牲質量帶來的惡果,有人對 Razor 利用專利(糾紛)構筑競爭壁壘的行為表示憤慨,也有人為國內扭扭車制造廠商如何熬過這次大劫出謀劃策……
如此大規模下架一整個品類的商品,這在亞馬遜全球開店戰略以來還是第一次。我們和全球電商解決方案提供商 ESG 的招商總監陳智敏進行了一些討論,試圖從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來審視這次扭扭車下架風波。
經典劇本在跨境電商背景下的重演
中國出口做這么多年,為什么這次的事情尤為突出?陳智敏解釋說,之前出口主要是 OEM 貼牌代工,FOB 交付,只賺代工費,之后的零售過程由熟悉當地知識產權等認證體系的當地買家完成,責任與國內制造方無關。
而現在由于電商發達,國內買家或者制造公司直接通過第三方平臺零售到國外,直接面對國外陌生的零售環境,風險就相應地增大。
一方面,像這次的專利糾紛,雖然騎客方面已經在積極推動處理,但短時間內可能也難有定論,即使是持有騎客專利授權的國內廠商,到頭來也會受到極大拖累,錯失最好時機。
另一方面,國內廠商之前做數據線之類簡單的白牌產品,沒什么風險。而扭扭車是一個復雜、完整的產品,而且涉及大容量電池、電機,使用場景復雜,這樣的產品一旦存在潛在質量問題,是一定會爆發的。
這次事件對中國廠家來說是一次教訓,但事實是,國內廠商習慣了賺快錢,知道有風險但還是會去做,國內產能很「強」,只有在一波生意起來的時候一股腦涌上去,不抓住就會白白喪失機會。
而這部分產能,可能是國家一直想要淘汰掉的,陳智敏強調說。一些電商平臺上電子商品的客單價都很低,去掉國際物流實際商品的售價也就幾塊美金,可以想象賣的都是什么樣的產品。因為跨境電商的存在,讓這生產這部分產品的產能得以繼續留存——畢竟老外也喜歡買便宜的產品。
看過往十年經驗,一個品類火起來,國內廠家一窩蜂做一個產品,競爭白熱化之后壓低成本,最后誰都沒有錢賺,然后死一批工廠,這種情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
以前像 U 盤、MP3、MP4、平板電腦、上網本,甚至 LED 燈,都遇到過同行競爭激化最后沒利潤的問題。而不過這一次,這一經典劇本在跨境電商的大背景下重演,只是沒有演繹到死于同行競爭的最終階段,而是首先受牽制于知識產權。但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半點進步。
品牌化可能是唯一的長遠打算
有人說做跨境電商的是國際搬運工,許多賣家也確實是這樣定位自己的。中國賣家太多,有幾十萬在國外第三方平臺上銷售,互相競爭很激烈,利潤已經很低了,還要承擔平臺的交易傭金。所以對許多賣家來說,貨賣的出去,有錢賺就夠了,并不在意產品品質如何。
但也已經有一些賣家、廠商開始向注重品質的自主品牌方向走,在國內可能并不知名,但在國外電商平臺上已經有了影響力,讓平臺消費者有了一定的認知。陳智敏提到,在亞馬遜,Anker 這個品牌的認知度非常高,之前線下消費者可能很少聽過這個品牌,但他卻是亞馬遜上該品類做的最好的,目前還發展到了很多線下渠道銷售,類似的利用平臺規則走出品牌路子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相信,向國外第三方平臺上輸送的中國產品慢慢會往品牌化發展,但由于受制于經營思維和營銷能力等,可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而在這方面,國內的智能硬件廠家走得相對靠前,有著品牌意識。他們一般通過眾籌方式先往外走,在國外進行一定的宣傳鋪墊,并且提前做好了知識產權的布局。
一個成熟品類的市場必然是通過一次次洗牌,大浪淘沙之出現一批有實力的公司來主導,而扭扭車的下架風波更多只是這樣的洗牌過程中的一個節點。誰都無法否認這次事件凈化市場的作用,這期間必然伴隨著陣痛,那些在這個過程中痛得停不下來、痛不欲生的,可能真的是時候改變了。
傳一些人要把退回的扭扭車都收購回來,這里要做什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