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縱老師談原創:首先要有更完整的創客生態 | 我,就是創造

Terry 致硬件創業者 : 看自己的「短板」,看他人的「長板」
近年來,「創客空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作為創業者,該有怎么樣的能力?
創客「空間」的興起:
從北京中關村的創業說起,由于歷史因素,以互聯網方面的居多。北京硬件創業公司的供應鏈主要都在深圳,相對來說也比較少。互聯網人腦袋比較靈活,比較重視生意模式,因此就有了 B2C、 B2B、O2O 等等。 近年由于熱錢到處都是,資金流入高科技投資基金里,再加上政府祭出優惠政策,于是又多了 B2VC、B2G 等模式。 B2C、B2B、O2O 等互聯網生意模式比起硬件來的要虛一點,終究是一個生意。 但是,B2VC、B2G就是純粹忽悠為主了。尤其今年初,李克強總理去參觀過深圳柴火創客空間之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喊得震天響。 中國各地的創客空間、孵化器、加速器或XX小鎮等等,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這個現象,就是「錢比人多,人比項目多」。 錢指的是投資基金,人指的是創業者,項目指的是創業產品。
許多人預告這些「空間」早晚都會變成「蚊子空間」, 時間一到肯定會倒一片。 已經有許多高大上的「空間」面臨著找不到創業團隊入駐的窘境。 但是仍然有大批的政府機關和企業,尤其是房地產開發商,繼續投資并成立新的「空間」。 更糟糕的是這些空間背后的投資者和運營者大多是互聯網背景的人,對硬件了解很少。 軟件互聯網創業和硬件創業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研發完畢就是制造的結束,后者的產品研發完畢則是供應鏈和制造噩夢的開始。「供應鏈 Supply Chain 和制程分析、模塊件安排、前后段工序產能平衡、良率控制 yield control 等都不是件簡單的事。」一位有工廠從業多年經驗的網友感同身受地在 Facebook 下評論道。
深圳智能硬件創業的一般路徑
智能硬件創業主要集中在深圳地區,這里流行這樣一條硬件創業的動作路徑: 最初創業在華強北,成功的就搬到車公廟,再成功的就搬到南山科技園區,再發展壯大就搬到東莞。 華強北檔口多,外地買家到此采購多,倒賣生意多,初創企業存活容易。 車公廟號稱中國大陸供應鏈中心,南山則是高新科技企業的聚落,大量生廠的工廠則必須落腳東莞,這里的制造生態系統成熟完整。
創業:看自己的「短板」,看他人的「長板」
硬件創業者大部分是技術出身的,技術比較札實,腦袋比較死板,同樣有著工程師的通病,認為自己的技術比別人強,以為自己研發的產品天下人應該都會買。 未來的趨勢肯定是互聯網和軟硬件結合。
創業者應該組建一個怎樣的團隊?「就業是玩自己的長板,創業則是玩自己的短板。 」這里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創業者需要具備兩種能力:一是充分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的短板。二是「一眼就能看到別人的長板」。一眼看到別人缺點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小孩子不用教就會告狀。 但是要一眼看到別人的優點,則是一種需要自我約束和自我訓練的技能。 更難的是,要清楚的了解和承認自己的缺點。 許多人談到成功創業家的人格特質,很少提到這兩種能力。 這兩種能力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但人們可以透過后天的訓練培養出這種能力。 不僅僅是創業家應該具有這兩種能力,成功登上金字塔頂端的專業經理人也必須具備這兩種能力。 想創業的朋友們,讓我們誠實的面對自己,我們準備好了嗎?
以上內容來自程天縱在 Facebook 上的發文。內容由深圳灣整理。
好好學習,補充自己!
將精力集中在提高自己的長板上。通過資源整合,用別人的長板來彌補自己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