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明明生孩子可以解決的事,我們卻選擇人工智能?
王小川:人工智能的機遇和未來
舉世矚目的人機圍棋大戰以 AlphaGo 4:1 戰勝李世乭告終,這場比賽給我們帶來太多的思考與啟示,比如人工智能的機遇和挑戰。
在深圳灣主辦的 WARE 2016 新硬件生態大會上,王小川就分享了他對未來人工智能的機遇和挑戰的看法:
首先,要理解深度學習,機器是模仿人腦去學習。在 1985 年,我們就提出了人工智能,但那時做不到,計算量太大,而現在我們我們的技術已經成熟,主要表現在計算力的提升。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定位好自己:
AlphaGo 勝利:要尋求人和機器的關系。在大會上,王小川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有時候我們去醫院看病,如果人診斷的結果,我們可能不相信,但如果機器診斷結果,我們也許會相信機器,再到現在,AlphaGo 的勝利,讓我們可以更加相信他,我們與機器的關系,可以重新審視。
人工智能的三個層次:
人工智能但凡與實踐結合,就會降低人工智能的水平。是這樣嗎?現在不會了。搜狗王小川說,人工智能有三個層次:將傳統規則教給機器,將答案教給機器記憶學習,將目標給機器自我學習。機器告訴你一個答案 然后評價你這個答案好不好 機器自己找規則 找答案,這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
1.將傳統規則教給機器
2.將答案教給機器記憶學習
3.將目標給機器自我學習
這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
基于這樣背景,什么樣的人容易被取代?如果你的工作環境相對封閉,工作結果的更加標準化,信息需求較少,那么這樣人的工作更加被機器取代。相反,認知邊界越寬廣,需求信息越多,這樣的人的工作,就不容易被取代。
人最終是否會被取代?
王小川認為,想象力是目前機器取代不了的。但如果科學家,以創造生命的態度去做,那就不一樣了,要理解這人工智能和創造生命這是不一樣的概念。
人工智能與人的融合
未來,我們是和機器一起的進步的,如果我們目標清晰、環境封閉,那么機器會代替我們一些繁重的活,把我們解放出來,技術會帶來與人的融合,讓我們生活水平提高。
人工智能對人類的進化會有很大的影響吧。
圖片壓的有點狠
圖片處理的的確不夠專業
圖片處理的的確不夠專業
人工智能的三個層次,總結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