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創始人曾德鈞:從匠人市場到大眾市場的產品方法

眾籌 300 萬,風口不再,貓王·小王子憑什么續寫貓王系列的成功
在深圳灣夜話活動中,貓王創始人曾德鈞老師和大家聊了聊貓王小王子幕后的故事。
僅 42 天,
超 13000 人支持,
破 308 萬元銷售量,
超 8000 臺產品被售出,
超 1000% 達成眾籌目標。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人。將小眾風雅擴展成體量可觀的大眾市場,將匠人的自創品牌躋身為國內一線品牌,貓王·小王子是貓王 2 在去年取得市場認可后,曾德鈞的又一次探索。
上周四的晚上,在深圳灣夜話活動中,貓王創始人曾德鈞老師和大家聊了聊貓王小王子幕后的故事。超過 2 個小時的分享,涵蓋了小王子產品策劃、產品邏輯、創新的推廣方式、社群運營、用戶運營和服務的心得。超出預期的內幕揭秘,以及滿滿的干貨,希望給正在做產品的你,一些啟發和幫助。

產品命名:從「喵王」到「小王子」,敢于擁抱年輕人的想法
2016 年春節,曾德鈞想為一直以來支持貓王的朋友作準備一份特殊節日禮物,一位 90 后粉絲的提議引起了他的興趣——「可不可以做一個貓王 2 的縮小版呢?」不久之后,一個個小巧可愛的「喵王」送到了貓王的朋友們手中。
然而大家對「喵王」的喜愛大大超出了曾德鈞的預期,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他能把喵王做成產品,讓更多的人買到。
「可是做禮品和做產品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嘗試把「喵王」產品化時,曾德鈞看到了許多問題。「在做小的同時,還要能與前代貓王產品一脈相承。即使變小了,還是要讓人能一眼認出這是貓王。」
例如,「貓王」首先是作為一個收音機品牌,而「喵王」只是個藍牙音箱,缺少收音功能;「喵王」的刻度盤是不能發光的,而發光刻度盤已經成為貓王產品的重要「家族特征」;「喵王」的音質還達不到作為一款貓王產品的水準,更好的音質需要更大的功率,而這又需要更大的電池來保證續航……
在解決所有這些功能和產品體積上的矛盾之后,「喵王」的升級版作為一款新產品誕生了,但是新產品并沒有沿用「喵王」這個名字。
小王子這次眾籌的核心策劃團隊有 4 人:黎大叔、堯大大、大表哥、曾老濕(簡稱 F4)。當團隊中三位「年輕人」都一致同意新品命名為「小王子」的時候,當時的曾德鈞并不知道『小王子』的故事。他連夜買了這本童話書,在飛機上讀完書,回到酒店又下載了電影視頻。在了解了「小王子」的文化內涵后,他舉雙手贊同的同時,也深深的佩服年輕人的思維。
是的,曾德鈞從來都會大膽擁抱年輕人的想法。無論是 50 后還是 85 前,都能擁有 90 后的心態,在這個問題上幾乎沒有費力就獲得了一致的認同。「重要的事情眼睛看不見用心聽」成為產品傳播的 slogan。

小王子賦予產品的文化內涵也就油然而生:
陪伴關系:音箱和使用者是一個陪伴關系,就像小王子和玫瑰的陪伴關系。當我們看手機、看電腦的時候,這些產品是占有你的。而唯獨聽音樂的時候,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音樂并沒有占有你。
獨特關系:貓王·小王子是獨一無二的,就像玫瑰對于小王子是獨一無二的,每一朵玫瑰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僅僅是賣產品,更重要的是在賣產品背后的文化和價值。貓王在設計產品時,都會從產品的使用環境、使用人群、核心人群的共同屬性去考量。在傳播中,更是要抓使用人群的核心訴求,傳播得到他們認同的、共鳴的價值觀。
產品邏輯:四、三、二、一,不能太跳躍,要一貫而終
在面對市場需求和自身定位進行產品設計時,一款產品無論受不受歡迎,都應該有自己的邏輯。
曾德鈞總結說,小王子的產品邏輯歸結為「四、三、二、一」這樣幾個方面。
- 四個好:好看、好聽、好用、好玩。即能滿足用戶購買這樣一款產品最基本的需求。
- 三個有:有文化、有情懷、有逼格。賦予產品文化內涵,原木手工打造,出貨量控制……所有這些都讓貓王成為購買者自我表達的符號。
- 兩個獨:獨特、獨有。和其他產品差異化的品牌戰略,類似的產品在市場上只有貓王能做。
- 一個連接:與音樂實現連接。而不僅僅是玩具或者擺設。
貓王小王子也是在這樣的邏輯指導下不斷完善的,「產品邏輯不能太跳躍,要一貫而終。」從而維持穩定的品牌形象。
創新:「運氣」不再,用「眾」籌和「眾」推引入新鮮血液
不得不承認,貓王 2 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遇到了風口,順勢而為。總結下來,去年曾德鈞遇到了 4 個風口:
- 京東劉強東的助力送東風,在京東的大會上欽點了貓王
- 正在加速發展中的京東眾籌,希望有一些典型案例,在推廣方面給了貓王極大支持;
- 前年羅永浩做錘子手機,把匠人精神推的很高,結果沒落地。而貓王則用匠心、情懷為核心做傳播,情懷之后不跳票,獲得了用戶的肯定;
- 去年「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也是一個巨大的風口,各種媒體需要傳播的典型,貓王曾德鈞借風上了很多媒體。
對于一個當時只有 5 個人的團隊,這些風口給了他們很大的推動力。很快風口過去,團隊在思考:今年風口是什么?今年風口是消費升級,但是消費升級遠遠不能帶來去年的流量。
流量即入口,流量即銷量。在電商時代,這已經成為鐵律。
小王子的這次眾籌不像貓王 2 那樣有諸多風口助力,也就沒有去年那樣大的流量,這將嚴重影響眾籌的效果。
貓王采取了有兩個辦法來獲取流量,一是「借風」,二是「造風」。
借風:貓王借來幾股東風,玩了一次「眾」籌:邀請了豆瓣音樂、metro94.5、什么值得買、愛家科技、喜馬拉雅五家一起做了「聯合眾籌」。
造風:貓王創造的「1+N」的傳播模式。以前做傳播策劃與執行,往往都是一個團隊來完成。而貓王這次的做法是,一個團隊做主策劃和策略管理,N 個團隊做執行,數個團隊共同達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這次荒島電臺、京東眾創實驗室、深圳灣、黑馬會、洛克、極客公園以及豆瓣、什么值得買、metro94.5、愛家科技、喜馬拉雅都成為成為貓王傳播與執行的重要方式。
被問及和「大品牌」合作時的經驗,曾德鈞回答說,「一定要實現雙贏,想想能給合作伙伴帶來什么價值。」為了優先保證合作伙伴的定制版產品的銷售,貓王甚至限制了購買渠道,「得讓合作伙伴賺到錢,人家才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傳播。」

眾籌與服務:391 個用戶問題,一一親自回答
為什么要做眾籌?眾籌是營銷的前置,是產品還沒有做好的時候,提前做市場預熱,提前做市場檢驗,發現用戶對你產品的關注點。
「眾籌金額高高的,卻沒有造成相應的社會影響,有什么意義呢?」曾德鈞是堅決反對刷單的。
眾籌其實是一種服務。對此雖然許多人都很認同,但是翻翻許多眾籌項目的「項目進展」,大多只有寥寥幾條;「話題」頁面里,很多話題只有問沒有答。在小王子整個眾籌過程中,貓王團隊幾乎每天都會向支持者們公布最新的項目進度,「話題」中 391 個問題,曾德鈞都親自一一回答。
「如果眾籌做到這么用心,還會考慮去刷數據嗎?」
而眾籌作為市場預熱和產品宣傳的方式,引流是關鍵。如果不想方設法為自己引來流量的話,那確實就只能靠刷單了。

社群營銷:保持 90 后的心態玩手機,「曾會玩」玩轉了微信群、紅包、朋友圈
社群化營銷是當今的營銷新趨勢。關注社群、用好社群,能在為產品帶來流量的同時,對用戶的特點和喜好有更多把握。
貓王這一次的社群營銷做得十分細致:在眾籌頁面留下群二維碼和微信號,把參與眾籌的用戶群分為 80 前、80 后、90 后多個群組。通過這樣的微信群組區分,可以了解產品用戶的年齡構成,發現不同年齡的群體對產品關注度的差異。一款貓王·小王子的周邊產品,在一個群里可能沒有人喜歡,在另一個群里則多半人入手,這樣的對于用戶的精細化運營,讓團隊收獲了很多意外的反饋,從而有針對性的做市場測試和產品趨勢判斷。
去年在眾多關于貓王的報道中,有一篇講述了曾德鈞如何用紅包做朋友圈傳播:45 天發了 3 萬個紅包共 6 萬元,通過群發布會、群紅包,貓王 2 獲得了極大的傳播。
但是傳播手段是有時效性的,去年流行的傳播手段,今年就不管用了。曾德鈞拿出他的手機,給我展示著他的微信支付退款:「今天發紅包,明天就收到退款通知。發 200 退 100,發 100 退 50。基本沒有不退紅包的。」微信群活躍度極大的降低,讓曾德鈞收獲了經驗:要保持傳播媒介的時效性,實時關注到當下最有效的傳播手段是什么。
傳播中傳播素材的豐富程度,極大的影響著各個傳播渠道傳播的效果。這次策劃執行團隊在傳播素材的設計中,為了應對一次又一次的售罄和再上線,多次大幅度的修改眾籌頁面風格、甚至要修改視頻。配合眾籌每一次售罄和再上線,大量的圖片和文字傳播素材被設計出來、傳播出去,設計一次比一次的精湛、一次比一次引人入勝!我們看到的曾德鈞朋友圈的美圖和無數點贊,看到一篇篇貓王·小王子的美文和 100000+ 的點閱,背后的團隊多少精心策劃、以及熬過多少不眠之夜!

自我超越:鬼畜、二次元、從小眾走向大眾
貓王 2 在市場上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貓王 2 受眾較小,價格較高,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年貓王·小王子則超越貓王 2,從傳統、經典的一端走向了現代、時尚的另一端。貓王不斷的進行著新的探索和嘗試:
「鬼畜」這兩個字,一聽就容易讓人產生抵觸。讓「鬼畜視頻」成為了貓王·小王子視頻傳播的主視頻,策劃團隊認為可以試試,這是小王子目標客戶群比較接受的方式。
「二次元」被用在互聯網時代,似乎就有神秘感,也似乎被夸大了。對于產品而言,如果說產品線是一次元的,那么產品的周邊就是產品的二次元。因為「產品+周邊」就可以起到傳說中的二次元神秘的效果!為此,貓王發動了四家設計公司、數千設計師專門為小王子設計產品周邊(功能周邊和文化周邊)。
一款產品也許不能改變世界,但卻讓貓王實現了自我超越。由「小眾高端」開始走向「大眾不低端」的領域。
勿忘初心,每年認真做好「一個半」產品
自始至終,曾德鈞都在強調產品邏輯和品牌形象的一脈相承。這其實源于他做音箱的初心——做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音箱品牌,一個能像蘋果一樣占有用戶心智空間的品牌。
圍繞著這樣的初心,曾德鈞從創立貓王之初,就對貓王進行了詳細的品牌規劃和品牌定位,之后的每一款產品都緊緊圍繞著貓王品牌的格局展開。從「喵王」到「小王子」的打磨,也正是恪守品牌定位,注重品牌傳承的體現。
貓王 2 成功之后,有許多國外經銷代理商、OEM 貼牌商找到曾德鈞,希望代理生產和銷售,但為了把產品品質握在自己手中,維護好品牌形象,曾德鈞都一一婉拒了。
在品牌合作的過程中,貓王曾試做過塑膠版的小王子,「樣機一出來我就覺得不對,這不是貓王應該有的質感。」這一款的定制版小王子最終選擇了黃銅作為材料,雖然成本上升了許多,但保持了貓王產品的一貫品位。

曾德鈞說,貓王的產品節奏是一年做「一個半」產品:一款產品的基本型和半款產品的延伸型,把產品往 IP 化的方向走,通過文化內涵上的延伸,來覆蓋更多的用戶。「但不論選用什么材料,采用什么形式,都必須首先做到與貓王品牌的一脈相承。」
「在設計上,迪特拉姆斯說,少即是多。而在做產品上,我覺得,慢即是快。」貓王的每一款產品,都是提前近一年就已經在規劃和布局,從而為設計和制造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打磨。從而保證最終呈現的,是符合貓王品牌形象的產品。
在深圳灣夜話長達兩個小時的分享中,曾德鈞提到的經驗還有很多。讓人最為印象深刻的,是他反復提到的「用心」——在音箱或其他競爭激烈的紅海中,決定成敗的并不是用不用心,而是用心的程度。許多時候產品的制造者都自認為「已經夠用心了」,但最終用戶體驗到的,讓品牌拉開差距的,可能就在于那一點點「用心」的火候。
責任編輯:陳壹零
非常全面的一次產品眾籌復盤,值得每一個做產品的人收藏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