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浮躁的人已經開始自我否定了」——試水開放平臺的 360 安全路由如何看待這個行業?
最后決定這一大團泡沫命運的,還是你把那個接通電源之后讓人心動不已的小東西做到了什么樣子。
「玩開放平臺,我們是認真的,浮躁的人已經開始自我否定了。」在 6 月 25 日的開發者見面會上,360 安全路由總經理盧東介紹完 360 OS 開發者計劃,用這樣一句話做了最后的總結。
360 安全路由作為一款典型的「智能硬件」產品,這句話或許可以看做他們對近來智能硬件質疑之聲的回答,同時,也反映出他們對「做平臺」這件事的理解。
400 萬家庭 2000 萬終端,用戶初具規模,試水開放平臺
盧東表示,360 安全路由目前已經覆蓋了 400 萬家庭、超過 2000 萬個接入終端。日益龐大的用戶基數,是 360 安全路由敢開始做開發者平臺的基礎。
傳統路由器的基礎平臺一般基于 OpenWRT 定制,而 360 安全路由自主研發了路由器操作系統 360 OS,對系統架構進行了規范的設計,通過代碼級優化和增加云端處理能力,降低了資源占用,同時提供了更加成熟的開發接口,降低了開發難度和門檻。

在名為「開路者」的開發者招募計劃中,360 安全路由團隊將提供公開課、開發培訓、開發競賽、工作實習機會、開發組接口定義等各方位的開發者支持,并設立 100 萬開發者獎勵基金和 1000 萬投資基金,用于獎勵優秀開發者和投資內容創業團隊。
技術總是領先于需求,心態和節奏比速度更重要
「要做平臺,得心態放平,一點一點來。」
無論是創業者還是行業巨頭,「搭平臺」、「做生態」似乎早已成為產品宣講中的菜單標配,但無論在路由器還是其他智能硬件領域,真正意義上成長起來的「開放平臺」少之又少。
盧東認為,現在許多硬件廠商做開放平臺,都指望「一次打爆」、「一招捅破天」,短時間沒有顯著起色,就否定平臺的價值,甚至否定方向否定行業,一方面沒有做好前期用戶積累的準備,另一方面也沒有做好長期堅持的準備。
「做智能硬件,要沉得住氣。」
無論是時間跨度還是行業鏈條,都做智能硬件是個很長很長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漫長,不僅在產品技術本身的研發上,更在于用戶的教育上,在市場的接受上,在應用場景的擴展上。
「我們講求做事的節奏,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在這個領域,技術是領先于需求的。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是教育用戶,讓用戶慢慢接受。」應用場景有了,需求有了之后,再應用技術提供符合需求的產品。
盧東提到,一直有聲音質疑智能路由其實是「偽需求」,現在來看,這個市場確實仍然是傳統路由器的天下,去年在主流電商平臺,智能路由的銷售量占比只有區區 9%,但在前年,這個數字是不到 5%。「當別人看到狹小的市場份額時,我們看到的是明顯的增長趨勢。」盧東說,引爆一個品類爆發式增長的所需的市場份額,常常是在 30% 左右,而這 30% 的積累,會是一個漫長的時期。
傳統路由廠商要做智能路由器,只能與互聯網企業「混血」
目前還把持著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傳統路由巨頭,是否會進入智能路由領域呢?對此,盧東認為,傳統路由企業可能很難做好智能路由,并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傳統路由廠商在技術和市場上可能積累了一些優勢,但是對互聯網的理解上、開放性上、粉絲的交流和運營上卻先天不足,而這些卻是智能路由產品必不可少的基因。
生產 360 安全路由的蜂聯科技,由 360 和磊科合資成立,通過這種混血的方式補足了互聯網和技術兩方面的基因。盧東認為,這樣的「混血」是打造智能路由這一產品的最快方式。
例如,在粉絲運營上,360 安全路由在 2014 年就成立了核心粉絲群「路戰隊」,以「路戰隊」為基礎形成了天使用戶群和粉絲體系,通過核心用戶的快速反饋和產品迭代,這一產品才得以迅速完善,并在短時間內積累了龐大的用戶基數,有了用戶基數,360 安全路由才有踏出下一步開發者計劃的底氣。

這樣的開放心態也體現在「開路者」開發者計劃中,被問及開發者在開放平臺上的「游戲規則」,盧東說,從接口布局到將來內容的分發方式,他們都希望在將來與開發者的交流和溝通過程中一同逐步制定,「要是平臺還沒上線,就閉門造車把游戲規則制定好了,不是很扯淡嗎?」
「我們是真的想和開發者一起,一點一點把這個平臺做起來。我們不著急。」
浮躁的人已經開始自我否定了
在談起智能路由的成長軌跡時,盧東不止一次地與手機的發展歷程進行類比,從智能手機出現初期漫長的用戶教育,到與開發者共同成長的系統生態。
這樣的類比或許有諸多不恰當之處,但其中反映的是盧東嘗試傳達的一個簡單道理:智能手機這種在如今看來是「剛需」的產品,繁榮之前仍經歷了近五年的探索和積淀,智能硬件這個名詞出現也不過兩年時間,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便因為沒有快速爆發而自我懷疑,這樣這個行業是否太過急躁了呢?
盈利的需求,投資人的壓力,媒體輿論的追捧……在這股創業熱潮中,確實有太多讓人浮躁的理由。但最后的最后,作為硬件創業者,決定這一大團泡沫命運的,還是你把那個接通電源之后讓人心動不已的小東西做到了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