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排序、交換與平衡:談判的贏家是懂得先輸的人
真正的贏家是懂得先輸的人;因為他很清楚的知道,哪些地方可以輸、什么時候輸、可以輸多少,以便在必須贏的地方,爭取達到自己贏的目標。
最近華航的兩次罷工談判,占據了主流媒體的不少版面、在網絡上也有鋪天蓋地的討論;談判的結果,是資方對于勞方的訴求照單全收。
至于這樣的結果是好是壞,當然見仁見智。但我想借這個時機,和朋友們分享一下我自己過去經常使用、也常教導屬下運用的談判策略和技巧。
2007 年 7 月我加入鴻海,工作之余陸陸續續舉辦主管培訓;2009 年,我開始有系統整理過去 30 幾年的跨國企業管理方法和經驗,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周六下午,以每個主題 3 個小時的時間開課,培訓富士康集團旗下我所負責的事業群主管們。前后一共整理出了 10 堂課程。
議價就是談判,必須知己知彼
2009 年年底,我接到郭臺銘董事長辦公室助理的通知,郭董事長希望我為富智康(FIH)的產品經理(PM)們開一堂課,教導他們如何報價。
我花了兩天時間,把我的報價方法和系統整理成一堂課、并且增加了談判技巧的部分;因為報價離不開議價、議價也就是談判。增加的一堂課題目就是「報價策略和談判技巧」。
沒想到我第一次開這門課的時候,現場來了快兩百人;因為我不覺得 FIH 的產品經理有那么多人,于是當場做了個調查,發現來的人當中 PM 只是一小部分,其他人大部分是采購、經管、財務和業務人員。
這些人作為議價談判的「另一方」,對于 PM 如何報價、如何議價、如何談判,都非常有興趣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是同一個公司的同事,也有可以學習的地方,所以這個題目也吸引了許多不同職務的人來參加。
談判不要零和
今天不談「報價策略」和「議價心態」,只說「談判技巧」。
如果談判雙方只談判一個項目,這就是一個零和(Zero Sum)的局面;一方多了,另一方一定是少了,因此很難達到雙贏的結果。
要達到雙贏的結果,談判內容一定要是多個項目。例如這次華航空服員罷工提出了 7 個訴求,華航企業工會罷工提出了 8 個訴求,這就有了一個可以經由談判達到雙贏的基礎。
但是,如果談判的一方堅持要打包談判,不管幾個訴求都變成了一個項目,那么就沒有可能達到雙贏。
為什么多個項目的談判內容可以達到雙贏呢?我們就用華航空服員提出 7 個訴求來當作例子。
策略──排序
讓我們假設勞方和資方都各自帶開、關起門來討論,將這 7 個訴求依照「各自認為的重要性」來進行「強迫排序」(Forced Ranking)。
在這樣的前提下,雙方排序結果完全一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要排序不同,那么就有了雙方談判達成雙贏的可能性。
作為資方的華航高層,必須要充分了解勞方;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謂「知彼」,并不是光知道他們書面上提出的訴求就好,首先要了解勞方對于這七個訴求重要性的排序,對勞方每個訴求的底線在哪里也要有正確評估。
然后跟自己(資方)的排序、以及每個訴求的可讓步目標,并排做個比較;這樣才會知道每個訴求的差距有多大、思考如何說服對方、并且想出說服對方的理由。
談判──交換
談判一開始時,先挑「對方認為重要」的、也就是「高排序」的,但在己方是屬于「中或低排序」的訴求來談。
在談判過程中,運用先前已經思考過的、能縮小雙方差距的方法和理由來表明立場;但最終要讓步、盡量滿足對方的需求、盡量達到對方滿意的目標,以緩和雙方的對立氣氛。
談判要從對方認為重要、而我方認為較不重要的項目開始。
接下來要談的訴求,是「雙方差距最小」的、也最容易達到共識的,依序爭取最容易達成協議的訴求共識。
這時, 7 項訴求也許已經談成了 5 項;最后的談判就輪到了「己方認為最重要」的、也就是排序高的,而對方排序是屬于中下的訴求。
由于前面的談判累積了足夠的努力和成果,使得雙方不愿意輕易為了剩下的幾個訴求,而放棄前面的成果;因此就可以比較容易達到「己方不能退讓」的目標,而且又可以真正達到雙方滿意的雙贏。
博奕──平衡
1991 年冬季,也是我在美國加州 Santa Clara 大學 MBA 課程的最后一個學期,我修了一門課,叫做「策略、談判和博奕理論」(Strategy, Negotiation and Game Theory)。
這門課的名字相當吸引人,當時博弈理論剛剛推出沒有幾年;我們使用的教科書,很多地方的說法要不是非常理論、就是不清不楚,連我去問教授都得不到具體的答案。
我從這門課里面學到的重點是,博弈雙方的目的不在于消滅對方;在自由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如果你消滅了競爭對手,就形成了獨占的局面;巨大的利潤必定會吸引新的競爭對手加入,所以你永遠沒有辦法消滅「對方」。
在我畢業后的 6、7 年當中,我結合自己的實務經驗和課本中學到的理論,產生了自己的方法論。
我認為博弈的目的,是經由策略和談判,達到雙方都能夠接受而且滿意的平衡點(Equilibrium Point);只要有任何一方試圖改變,局勢都只會更為不利,所以雙方都希望保持辛苦達到的成果。
因此,在經過排序和談判的過程之后,雙方都放眼未來、希望維持這一個平衡點,這才是博弈的真正精神和目標。
談判的贏家
總結我過去二十幾年的談判經驗,我認為:
真正的贏家是懂得先輸的人;因為他很清楚的知道,哪些地方可以輸、什么時候輸、可以輸多少,以便在必須贏的地方,爭取達到自己贏的目標。
在談判的過程中,有時間壓力的人一定讓步比較多。
在談判的過程中,沒有準備的人一定讓步比較多。
在談判過程中,獲利較大的,一定是隨時準備放棄談判的一方。
談判的結果,如果是一方贏一方輸,長久一定會變成雙輸的下場;因為一方贏一方輸,并不是一個平衡點(Equilibrium Point)。
最后,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
策略就是排序;
談判就是交換;
博奕就是平衡。
● ● ●
以上內容刊出之后,有位朋友私信問我有關「議價」的問題;由于其他朋友或許也會關心這個話題,因此再多說一些跟大家分享。
問:如果有一個項目是對方覺得最重要、但我方也覺得最重要的,那這個項目要先談嗎?例如在采購議價的談判中,通常價格就是雙方覺得最重要的;其他的驗收、保固、退貨問題都是其次,那怎么辦?
如果你是賣方,對方是買方,那么你應該要了解什么叫做「total cost of ownership」(總體擁有成本)。
看得見的產品成本只是冰山一角,許多隱性成本你必須非常清楚;但如果對方是采購人員,則通常只會重視產品價格。
銷售的任務,就是讓客戶了解產品的價值、以及采購以后的隱性成本;如果你盡了一切努力,采購還是不認同,那么你應該往高層走,高層比較容易理解。
作為賣方,你應該想辦法爭取隱性成本的降低,而不要只是跟客戶爭議產品的價格。例如付款條件、交貨期、維修服務、保修期等等,都是需要著墨的地方。
如果要談更深一個層次的談判項目,還可以包含未來訂單的頻率、訂單的數量、出貨平準化、產品運送方式、庫存誰屬、保險等等。
因此,作為賣方的你,盡量不要跟客戶爭取把價格擺在第一優先;應該把其他隱性成本的大項、而客戶又不見得會非常介意的,盡量排序在前面,不要跟客戶硬碰硬。
這個時候,價格的談判要看客戶對價格堅持的程度,來決定是擺在前面談、還是慢一點談;無論如何,價格盡量擺在后面談,先談其他隱性成本,對賣方比較有利。
問:所以對方會因此覺得,雙方已經花了這么多時間談細節、再加上感受到我方很務實的替他們設想「 total cost of ownership」等情感因素;此時再來談價格,對方就會因為情感因素,而不再這么理性,使價格出現可談的空間?
很正確,但是這只是一部分;這些隱性成本,應該也是談判的內容項目,應該具體拿出來談。老實說,交易條件有時候比產品價格重要得多。
真正價格談判的高手,會非常重視交易條件;但是,這么說并不代表價格不重要就是了。
圖片來源:電影『逃離德黑蘭』
您好 華航事件,除了談判理論常教的部份,我認為還有一些外部因素應該代入討論,例如輿論 從兩方的籌碼面,即便用囚徒困境,可能也推不到最後的這個結果 如果以最後結果看,會不會其實大家都沒贏??
輿論也是一大殺傷力,不管是資方還是勞方都可以利用的工具,其中怕也是少不了利益牽扯。。。
輿論也是一大殺傷力,不管是資方還是勞方都可以利用的工具,其中怕也是少不了利益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