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Dean Kamen 對殘障人士的關懷不只是平衡輪椅,還有即將上市的 Luke 義肢
新型的肌電傳感器、驅動電機、創新軟件等將是行業的重要核心競爭力。
近日,一款名字源于《星球大戰》的機械手臂——Luke Arm 在面市兩年后,終于被投入量產。Luke Arm 背后的公司為 DEKA,DEKA 的創始人即為平衡車 Segway 的發明人 Dean Kamen (DEKA 正與豐田共同研發新一代的 IBOT 電動輪椅,以供行動不便者使用)。DEKA 公司表示,他們將在 2016 年做好 Luke Arm 產品商業化的準備。
起初,Luke Arm 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 DAPPA )的一項資金支持計劃,目的是幫助在伊拉克戰爭中失去肢體的傷殘軍人獲得「新生」。后來,這項計劃也逐漸為不同程度缺失的殘疾人士提供項目革新技術支持,并先后獲得政府將近 4000 萬美元的資金支持。
據了解,DEKA 開發 Luke Arm 已用了近十年時間,在 2014 年,Luke Arm 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的準入。2015 年,Luke Arm 成功讓一名已癱瘓超過 10 年男子獲得了觸覺。
使用者可控制 Luke Arm 的動作,同時還能感受到手指所觸摸的東西:Luke Arm 靠植入大腦感覺皮層上的微電極陣列獲取從大腦發出的電信號,機械手上的力量感受器能將反饋變成電信號,最終傳給大腦。
Luke Arm 能夠幫助殘疾人士完成日常的動作,如喝水,包裝物品,還能夠將硬幣、雞蛋、紙張等物品拿穩。

相比普通的假肢,Luke Arm 更具靈活性且擁有更高的自由度,其肩、肘、腕均擁有各自的獨立馬達,可自由旋轉,手指上的測力傳感器能給予佩戴者物體重量反饋。另外,Luke Arm 集成了目前技術領先的電機、材料、電子控制系統,配備多種電極、壓力控制器,以達到更自然的人體控制效果。

依據不同使用者的截肢情況,Luke Arm 被設計成了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機械手臂的起點分別為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為了讓 Luke Arm 能更好的配合人體,每位使用者都需要進行義肢的定制。
當然,先進的技術往往以昂貴的成本作為代價,雖然 Luke Arm 的創始團隊還未透露他們在產品上的耗資金額,但根據其材料和技術,一些行業專家已估計到,這樣一個 Luke Arm 的標價有可能達到 10 萬美元。雖然 3D 打印技術能幫助義肢制作降低大量的成本,但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與低廉的成本,兩者是不可兼得的。
就現在的義肢產品行業而言,隨著人們對高質量的生活追求,義肢的功能趨向于復雜化,這樣一來,義肢的制作則需要融入更多先進的傳感器、電動組件等。
如前文所提到的,3D 打印技術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降低行業的技術門檻。而新型的肌電傳感器、驅動電機、創新軟件等將是行業的重要核心競爭力。另外,市場準入政策、法規,政府財政補助申請規定等,都是行業需要關注的動向。
科技本該以人為本,改變生活,幫助文明進步,這才是意義!不應該變成資本運作的一個棋子,失去真正的意義
相對于「義肢」的高價,大多數遇難的普通家庭還是會被迫選擇「假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