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音樂臻品音質認證 + 杜比全景聲加持,Sonos Arc Ultra 打造「硬件×內容×場景」新標桿

這個激光滅蚊機器人團隊不想小打小鬧,實現激光雷達產業化是更高目標
國內沒有合適的人來「折騰」這個事情,雖然有少部分高校、研究所在研究這一技術,但技術難有突破,或者是做出了樣機后基本沒有下文,更難談得上產業化了。
作為移動機器人、無人駕駛車輛的核心部件,激光雷達可充當它們的「眼睛」,實現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和自主行走。而目前,國外美、日、德等幾個國家的技術處于該行業的領先地位,且價格也相當不便宜,就以自動駕駛所采用的激光雷達來說,其成本基本上與汽車價格持平甚至更貴。國內的激光雷達行業則處于起步階段,也還是一片藍海,但還達不到國外技術的先進水平。
這位連續創業者瞄準了這片藍海,將全身心投入到低成本激光雷達的實現中
在國內工業領域,國外激光雷達相對昂貴,而國內的激光雷達又無法達到使用要求,低成本而又可靠的激光雷達則成為他們的迫切需求。目前國內也有幾家相應的技術和方案公司正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著。
胡小波是位連續創業者,從事激光雷達、光纖激光器、光纖傳感、光纖通訊等技術科研工作近 20 年,2004 年創辦創鑫激光,成為中國最大的光纖激光器企業的創始人,并于 2014 年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十位青年科技企業家之一隨李克強總理出訪俄羅斯。
2015 年,積累了多年行業經驗的胡小波決定再次創業成立鐳神智能,專攻激光雷達技術的研發,以實現量產及低價的目標,希望有效推動包括無人汽車、機器人在內的智能設備的產業化。公司憑借著較快的發展速度于近期完成了近億元的 A 輪融資。
目前,鐳神智能團隊 80 余人,其中 70% 為研發人員,現主要任務是激光雷達技術的持續研發,實現批量生產并銷往海外。
主攻 B 端市場激光雷達技術的研發,多管齊下
目前,鐳神智能正在研發多款基于不同原理且具備不同性能的激光雷達,主要應用于移動機器人、工業自動化、自動駕駛、安防等領域:
基于三角測距原理進行旋轉掃描的激光雷達:用于較近距離的測量,價格相對便宜,可實現在半徑 6m 范圍內 360 度全方位掃描,掃描頻率可達 11Hz,每秒最高可測量 4000 點。正常工作頻率為 7Hz,每圈可探測高達 500 個密集掃描點。激光雷達點云數據通過自主研發的 SLAM 算法可實現掃地機器人等室內移動產品的導航定位功能。目前團隊完成了其第三代版本并已投入到量產中。
基于時間飛行法(TOF)的單線激光雷達:對中遠距離的測量均可發揮良好作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研發,該產品最終得到定型,且具備一系列的產品型號,根據不同型號,其測距 10 米到 200 米之間。可在自動搬運機器人(AGV)、服務機器人、汽車防撞及自動駕駛、無人機自主導航避障、安防等產品和領域中得到應用。
多線激光雷達(4 線、8 線、16 線):與 Google 無人駕駛所采用的激光雷達技術(價格在 2-8 萬美元之間)原理相類似,該技術對集成度要求較高。目前鐳神已實現其核心技術的突破,計劃在明年上半年正式推出。
另外還有激光滅蚊炮、激光滅蚊機器人(機器人、激光雷達和激光滅蚊炮的結合體),原理與微型國家激光導彈防御系統類似,在室內采用基于三角測距原理開發的激光雷達進行定位導航,在室外則采用能進行遠距離測距的 TOF 激光雷達。可以從復雜的環境背景下對蚊子、蒼蠅、蝗蟲、蟑螂等進行主動探測、識別、動態跟蹤、鎖定然后進行持續打擊直到目標被消滅。

前期產品主要適用于公共場所的滅蚊,價格也不在消費級所能承受的范圍內。胡小波表示,在未來 3-5 年,該產品有望得到量產并以較低的價格進入普通家庭中,而其中的市場將非常巨大。
除此之外,鐳神智能還提供位移傳感器、特種光纖激光器、特種光纖放大器等產品及解決方案。
他說:激光雷達如僅停留在研究院等實驗室,產業化也將遙遙無期
在我們看來,激光雷達的核心技術似乎主要掌握在國外一些公司的手里,而國內的激光雷達技術尚不夠成熟且在工業領域難有建數,胡小波表示,主要原因是國內沒有合適的人來「折騰」這個事情,雖然有少部分高校、研究所在研究這一技術,但技術難有突破,或者是做出了樣機后基本沒有下文,更難談得上產業化了。
胡小波進一步表示,鐳神之所以能夠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得到迅速的發展,一方面是因為公司已建立起了完善的管理體系,從產品研發、生產、品質到市場營銷都擁有足夠的人員。
另一方面,公司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使得產品能夠得到有力的推進。而胡小波作為連續創業者,自身積累了多年的企業經營經驗,成功經歷過將公司的人員規模從幾個人擴大到上千人,實現過銷售額從幾十萬到幾個億的突破,這些經歷對新公司的管理起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就目前的國內來講,你很難找到一個擁有各領域專業技術以及豐富運營管理經驗的激光雷達團隊,而我們從去年 9 月份至今之所以能夠創造出良好的業績,也離不開大量的推廣工作,另外,客戶在供應商的選擇上是非常慎重的,公司技術、持續經營的可能性均是他們考慮的要點,他們的選擇則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對產品的認可。」
編輯:林億
圖片來源于網絡
● ● ●
「連線灣星人」
100 個機器人和機器人背后的團隊
系列報道
- 這個不像「人」的送餐機器人,被幾個年輕人武裝了好多新技術
- 他們深耕垂直領域為 AGV 提供移動解決方案:工業需要的是能省錢、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
- 90% 的機器人公司死在了供應鏈上,這家公司如何把輕量級服務機器人做到量產?
- 40 歲創業,讓機器有更靈活的「大腦」,他說強人工智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過程
- 要讓人工智能有「靈氣」?得賦予它一雙聰慧的「眼睛」
- 自主研發語音編程、操作系統,他們想加快消費級機器人普及的速度
- 100 款應用,10 款產品,新版本操作系統,圖靈機器人正在把「吹的牛皮」一一實現
- 你好,若琪!你讓我們看到了家庭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個外表溫潤的機器人
● ● ●
很多問題,TA 只在這個時候回答你!
每周四晚 8 點,「連線灣星人」,和最酷炫的機器人以及機器人背后的團隊對話,聊聊關于機器人產品、技術、團隊、商業、創新的故事。
點擊此處查看最新活動預告。希望成為「連線灣星人」做客嘉賓,分享你的機器人故事,請加深圳灣 AI 機器人小炫(微信號:ware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