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Charge:給電動賽車「乘坐」的電動卡車,1 個人 4 小時就能組裝一輛
在電動車比賽中,Charge 未來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只是電動卡車制造商這么簡單。
電動汽車這幾年的快速崛起,不僅體現在消費汽車市場和汽車制造領域,2014 年才開始舉辦的電動 Formula E 電動方程式比賽,已經吸引著越來越多車隊的參加和觀眾的關注。
英國牛津的電動汽車公司 Charge 就把目光瞄準了賽道,不過,Charge 做的可不是電動賽車,而是為電動賽車提供運輸支持的電動后勤卡車。

Charge 計劃生產從小型運輸車到大型卡車多種規格的產品,噸位從 2 噸到 26 噸不等,以滿足不同車隊的需求。根據 Charge 的描述,卡車使用的是一套混合動力系統,在純電模式下可行駛 100 英里,而在「雙動力」模式下,續航距離可提升至 500 英里。
值得一提的是,Charge 卡車采用的模塊化設計,這家公司宣稱,一輛卡車的組裝只需 1 個人花 4 個小時即可完成。這意味著,10 個人的生產團隊一天工作 8 小時,一年就能「手工生產」超過 10000 臺電動卡車,聽起來對 Charge 來說,擴大生產規模將變得容易很多。但事實上,模塊化設計更多只是降低組裝難度,模塊本身的生產難度和時間投入并不對因此降低。模塊化的意義,更多在于允許 Charge 靠近產品市場就近建立小型組裝工廠,從而降低整車運輸成本。
如果只說到這里,Charge 似乎只是個瞄準小眾市場的普通創業公司,實際上,Charge 與電動賽車之間的淵源遠不止如此。
Charge 的 CEO Denis Sverdlov 是無人駕駛比賽的積極推動者,他同時是 Formula E 的無人駕駛賽 Roborace 的 CEO,以及英國投資公司 Kinetik 的創始人。Kinetik 為 Roborace 賽事提供了資金支持,而 Charge 也與 Roborace 深度合作,為賽事專用車輛開發動力系統和電機。

Roborace 無人駕駛比賽是 Formula E 的支持賽事,比賽用車是由官方設計的全電賽車,車隊為賽車搭載自己開發 AI 自動駕駛系統參賽。
Charge 的第一座制造工廠將于 2017 年建成,旨在將電動卡車的價格門檻降低到與普通卡車持平。但在電動車比賽中,Charge 未來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只是電動卡車制造商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