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量產激光雷達 —— 速騰聚創在增量無人駕駛領域會成為下一個大疆?
激光雷達價格高?我用量產來解決!
激光雷達做為最具想象力的「機器人的眼睛」,憑借著探測距離遠、測量精度高、響應快的優勢,在無人駕駛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但是,激光雷達極高的價格卻成為了行業的拖累。
現在,激光雷達高昂價格的現狀有可能被來自深圳的速騰聚創打破。近日,速騰聚創宣布為旗下多線激光雷達投入了二十多條產品線,并將以每周十條的速度進行擴張。速騰聚創多線激光雷達開始小批量供貨,量產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缺錢、缺貨、缺廠商
無人駕駛汽車的環境感知系統一般由多個傳感器組成,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GPS 等。其中,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是無人駕駛汽車中最常用的三種環境感知解決方案。
攝像頭的優點是成本低廉,圖像算法相對比較成熟,用攝像頭做開發的技術人員也比較多,一般攝像頭執行車道線檢測,道路障礙物識別,交通標志的識別的功能。而攝像頭的缺點在于,獲取準確的三維信息較難,受環境光限制比較大。
毫米波雷達做為成熟的產品,價格要比激光雷達便宜,但由于探測精度的限制,對于工程師而言,毫米波雷達只能應用于簡單的場景中。

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比攝像頭遠,能夠準確的獲取物體的三維信息,而且探測到的數據量遠超過毫米波雷達,魯棒性和穩定性也相當高,所以它成為了目前無人駕駛廠商最鐘愛的環境感知解決方案。但是,激光雷達的缺點也相當明顯,那就是居高不下的價格。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所采用的 Velodyne 64 線激光雷達的供應價格高達 7.5 萬美元,相對便宜的 32 線和 16 線雷達的價格分別為 3 萬美元和 8000 美元。同樣,IBEO 的 4 線激光雷達單價也接近了 10 萬人民幣。
高價的背后是產能低下的行業現狀。事實上,在無人駕駛汽車爆發之前,市面上沒有幾家專門做激光雷達的廠商,而且這些廠商從來沒有接到過大批量的訂單。目前,無人駕駛汽車大部分采用的是 Velodyne 的 16/32/64 線激光雷達,其他比較主流的激光雷達廠商包括美國的 Quanergy 和德國的 IBEO。總體來看,激光雷達市場仍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
一切以量產為目的
于是,近段時間來,整個激光雷達行業的重點就放在了「量產」上。
Velodyne 在今天(4 月 20 日)宣布,將在幾個月之內展示他們的固態雷達測距系統,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測試套件,并于 2018 年在加利福尼亞圣何塞的超級工廠量產,預計每臺價格能夠降到數百美元。
激光雷達創業公司 Luminar 在前段時間表示,該公司設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一家制造工廠即將完工,將于今年晚些時候生產首批1萬臺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已經被無人駕駛行業高度重視,解決價格和量產被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邱純鑫如是說。
速騰聚創的創始人邱純鑫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從碩士起就專注于戶外移動機器人環境感知技術的研究,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時間,在激光雷達和點云算法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研發經驗。公司核心研發團隊研究生占比超過 70%,長期與麻省理工、清華、哈工大等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保持合作。
邱純鑫表示,他們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終于實現了小規模量產。
「激光雷達是一種光電機一體化的精密儀器,對技術的要求很高,要沉下心來做,每一個細微的誤差都會導致整個流程的推倒重來,而量產時在生產工藝上碰到的坑實在是數不勝數。」邱純鑫說到此處,臉上露出了苦悶的表情,看來激光雷達量產之路確實不好走。
量產之后,外界普遍擔心產品質量問題,其實,與競品相比,速騰聚創的量產激光雷達依舊保持穩定可靠的性能。速騰聚創量產的 16 線激光雷達,測量距離 100 米以上,測量精度小于 2cm,出點數為 320,000 點/每秒,水平測角 360°,垂直測角 30°,單個價格為 4.6 萬人民幣左右。Velodyne 的 16 線激光雷達VLP-16 測量距離為 100 米左右,測量精度小于 3cm,出點數為 300,000 點/每秒,水平測角 360°,垂直測角 30°,單價為 7999 美元。從這幾個關鍵參數上看,速騰聚創能夠保證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深圳制造」的加持
深圳的雄厚的科技資源以及在生產制造業上的積累為科技創業公司帶來了重大利好,完整的產業鏈和人才優勢無疑成為為激光雷達廠商的強勁驅動力,而類似于激光雷達這種高精尖制造業則加速了「深圳制造」向「深圳創造」的轉變。
邱純鑫也表示:「速騰聚創如果不是扎根深圳,有些事情還真不好辦。」
另外,邱純鑫還補充到:「近期的重點是激光雷達的量產,先解決業內缺貨的問題,不過,從去年底開始,我們逐漸在產品上做一些微創新。」

其中一個就是雷達硬件的芯片化。即在現有的基礎上,把雷達核心芯片化,降低產品的成本,提高規模量產的能力及穩定性,推進產品在多個領域內的應用,速騰聚創已經開始針對下一代雷達技術開展預研。
第二個就是環境感知算法模塊。目前激光雷達輸出的都是經過掃描后的原始點云數據,無人設備想要有更好的環境感知能力,需要對掃描到的數據進行算法處理,識別障礙物及對目標物體進行跟蹤。
增量市場里下的彎道超車
雖然在短期內很難看到無人駕駛汽車的實用化,但無人駕駛這個大趨勢沒有人不認可,尤其是資本市場。激光雷達的產品形態還沒有最終成型,整個激光雷達行業,甚至是無人駕駛行業,都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所以無論是激光雷達技術還是無人駕駛,均處于增量市場,有巨大的發展和改進空間。
不論是速騰聚創、 Velodyne,還是其他激光雷達廠商,抑或是無人駕駛汽車廠商,均面臨著同樣困境,無一不在摸著石頭過河,想方設法降低激光雷達的研發和生產成本,加速無人駕駛汽車的實用化。對于速騰聚創這樣的創業公司而言,在某個特定領域的技術進行「點突破」切入無人駕駛領域是最穩健的方法,而初步量產的實現無疑是打開了產業的入口,形成了產業驅動力,從這點來講,速騰聚創確實領先了一步。
但能否實現彎道超車,還得看速騰聚創對產品量產的優化和整合,以及未來的規劃和創新。對于公司的未來,用邱純鑫的話說,就是:「從硬件創業的角度來說,有一顆規格嚴格的心來做,未來大部分創業公司肯定是越來越順的,特別是在深圳,有著高端制造的肥沃土壤,說不定我們之中就會出現下一個大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