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語音磨一劍,思必馳正式開放四大 DUI 子系統,要 all in 物聯網

開放第三方技能插件開放平臺,海知智能向「人人會做機器人」的夢想又邁開了一步
深耕 NLP,打造知識圖譜體系,聚焦智能家居、智能客服、企業智能化三條產品線。
近幾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神經卷積網絡等技術突破性的進展,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相關的語音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且,繼以屏幕為基礎的多點觸控之后,語音交互有望成為下個革命性的人機交互方式。除了「聽見」,「聽懂」是機器理解人說話意圖并正確執行任務的重要保證。
海知智能(ruyi.ai)是一家專注于 AI 語義理解的初創公司,基于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圖譜技術的深度結合,打造并推出了 ruyi.ai 第三方機器人技能插件開放平臺,幫助開發者、客戶實現語義理解的綜合解決方案并快速落地。
ruyi.ai 第三方機器人技能插件開放平臺包括技能插件工具、智能分析員、知識圖譜生產線。
推出 ruyi.ai 技能插件工具,與同行深度合作互補短板
目前,ruyi.ai 技能插件商店 Skill Store 已預置 50 余項常用技能插件,涵蓋音樂、新聞、 天氣、有聲讀物、知識百科、音頻游戲等內容和服務。開發者可以基于自身的需求,快速實現技能插件開發、以及第三方平臺對接和產品的落地。
此前,海知智能為小米電視、小米 AI 音箱等提供了多項語義理解技術服務支持,包括飲食百科、星座、古詩詞、健身、音頻游戲等 17 個技能插件(Skill)功能和服務。

除了實現技能在智能設備上的應用之外,ruyi.ai 也已與市場上的部分主流語音交互平臺實現對接。作為首批合作伙伴,ruyi.ai 已與小米水滴平臺、思必馳 DUI、度秘 DuerOS 對話人工智能系統實現了深度對接。從理論上來講,海知是目前覆蓋語音交互平臺最多的一家。

對于「多平臺共處」這種戰略,海知智能創始人謝殿俠表示,語音人工智能所涉及的語言知識體系十分龐大,也是語音技術廠商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目前尚未有一家擁有「通吃」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合作有助于彌補各廠商的不足。并且,這個狀態將會長時間持續下去。
面向企業級的智能分析員,集合內外部行業信息、輔助決策
與 ruyi.ai 技能插件主要針對 to C 產品的屬性不同,智能分析員主要面向 B 端市場,旨在幫助企業實現預測、判斷、發現正向線索,對風險進行預警等功能。
通過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的文本采集,智能分析員能夠進一步對這些數據讀取并構建相應的知識圖譜。這樣一來,企業只需輸入特定信息、數據,系統便可輸出全面且有價值的回饋。

謝殿俠比喻道,可將智能分析員這套系統理解為傳統企業的 ERP 系統,匯集了企業相關的核心信息,其中,商業智能同樣起到輔助決策的作用。與傳統企業智能化不同的是,智能分析員的數據不僅局限于企業內部的數據庫,還包含了外部相關信息,包括結構化的數據,以及新聞、政府政策、中標通知等非結構化信息。另外,相比傳統 ERP 十萬、百萬級別的數據量,智能分析員的數據處理量將會達到億級。
目前,海知智能正在專注做醫藥行業方面的智能分析員,預計距離成型還要半年左右的時間。至于率先從醫藥領域開始切入的原因,謝殿俠表示,一方面是醫藥行業市場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醫藥是一個知識高度密集型的行業,并具有較強的延展性。完整知識圖譜則相當于醫藥行業的「大腦」,并能夠對任何信息與知識圖譜進行對應的匹配。

「人機結合」的知識圖譜生產線
海知智能的第三款產品——知識圖譜生產線,采用人工與機器半自動化的方式形成覆蓋面較全、質量相對可靠且更新及時的知識圖譜。這樣一來,智能分析員的可操作性變得更強。

對此,面向特定用戶、特定場景、特定領域,海知智能將會構建專業的知識圖譜。另外,海知智能也正在構建基礎的知識圖譜,比如點餐等涵蓋事物、地點、人物、機構的領域。
離「人人會做機器人」的目標更進一步了
基于上述三款產品,海知智能的業務主要集中在這三大產品線 :第一類,面向智能家居,為各類智能硬件提供平臺支持;第二類是智能客服,主要面向大型企業,提供貫穿從售前到售后的業務服務;第三類則是企業智能化,立足行業,讓分析員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向自動化轉變。
長期以來,海知智能將語義理解技術作為公司的重點任務,并深入打造細分領域的開發工具。通過與海知智能合作,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技能與硬件的對接以及產品、服務的落地。
在這個過程中,海知智能相當于一個樞紐,將上下游資源整合起來,為多場景的交互賦能。
從一開始,海知智能便將「人人會做機器人」作為使命。如今,通過 ruyi.ai 開放平臺,從設計到訓練模型、到最終接入產品,個人開發者和企業可實現三步做一個機器人。

接下來,海知智能還將長期開放學習訓練模型,讓系統對開發者的知識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更快的速度搭建屬于個人的機器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