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合攻 5G,高通與中國四大手機廠商結盟,簽了 20 億美元訂單

高通、華為、三星、Intel 戮戰 5G,巨頭們急不可耐的秀肌肉為哪般?
距離 5G 技術真正商用還有一段時間,但巨頭們似乎已經有些急不可耐。
雖然距離 5G 技術真正商用還有一段時間,但巨頭們似乎已經有些急不可耐,在這個 2018 年開端,就已經開始紛紛擼起袖子秀肌肉了:
今天一早,在中國 5G 市場針鋒相對的兩家巨頭——高通與華為,就分別拋出兩個重磅消息,對各自未來幾年的 5G 相關業務做出了規劃。
高通:簽約 19 家手機廠商 + 18 家運營商,明年開始部署 5G
高通于 2 月 8 日宣布,今年將會聯合包括 LG、索尼、小米、中興、OPPO、vivo、HTC、夏普在內的 19 家移動設備廠商,以及包含 AT&T、英國電信公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德國電信、日本電信、Verizon 和沃達豐在內的 18 家運營商在高通 X50 調制調解器上測試 5G 網絡,并計劃明年開始向全球手機引入驍龍 X50 5G 調制解調器。

不過,在這批榜單里,并沒看有看見曾一度合作緊密的蘋果與三星。此前蘋果 iPhone 雖然核心處理器一直堅持使用自研的 A 系列芯片,但手機基帶芯片則由英特爾與高通供應(從 iPhone 4S 開始便于高通合作)。
過去三年里高通持續遭遇反壟斷調查,累計被罰款近 40 億美元。高通認為蘋果是韓國、美國兩地反壟斷訴訟的幕后推手,這直接導致了高通與蘋果之間爆發激烈的專利訴訟拉鋸戰,兩家原本合作親密無間的巨頭也因此走向決裂。

有消息稱,蘋果 2018 年起 iPhone 將會獨家采用 Intel 基帶芯片,在接連失去蘋果與三星兩棵大樹后,中日韓在內的亞洲地區成為高通重點依重的市場。
華為: 2018 年投入 50 億研發資金,目前已經開始大規模測試
就在同一天下午,華為也在 MWC 溝通會上公布了華為 5G 技術的最新進展及下一步規劃。
據華為 5G 產品線總裁楊超斌介紹,華為有關 5G 的研究早在 2009 年便開始,于 2012 年推出關鍵技術驗證樣機, 2013 年曾投資 6 億美元研發資金,并于 2015 年推出系統測試原型機。

目前華為已經在韓國首爾、加拿大溫哥華等地區進行了大規模 5G 商用測試, 2018 年還將會投入 50 億元資金用于 5G 研發,并將發布基于 NSA 的商用版本和全套 5G 商用設備,預計將在 2019 年推出 5G 麒麟芯片和智能手機。
除了高通與華為,三星與英特爾也是 5G 賽道上不可忽視的兩股實力選手,他們在過去幾年里在 5G 技術的儲備與落地上的努力也絲毫不可輕視。
三星:與高通決裂后另起爐灶,預計在 2019 年實現商用
三星原本是高通驍龍芯片的最大客戶,更是高通專利授權費的重要來源,但同時三星也是高通在智能手機芯片領域的競爭者。高通在韓國地區的反壟斷調查中三星同樣是一個積極推動的角色,并積極蓄力希望借此另起爐灶。

據臺灣電子時報的報道,在 CES 2018 期間三星電子系統 LSI 事業部已經以非公開的形式向主要智能手機客戶介紹了名為 Exynos 5G 基帶芯片解決方案,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供應 Exynos 5G 樣品,與各國電信廠商進行 5G 網絡測試,并預計在 2019 年實現商用。
而此次在高通公布的合作廠商名單中也沒有出現三星,看來三星已經是鐵了心要另起爐灶,在 5G 時代擺脫對高通的依賴。
Intel:已率先發布世界首個 5G Modem 方案,尋求全力轉型
作為曾經的 PC 芯片巨頭,卻在移動設備市場頻頻失利,為了搶先拿到這場 5G 變革的入場券 ,Intel 過去這兩年也著實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先后發布了世界上首個能覆蓋全球波段的 5G Modem 方案,以及發布業界首款支持 5G NR 的實驗平臺。

2017 年 8 月,英特爾參與支持中國電信在雄安新區建設 5G 創新示范網,與愛立信、豐田汽車等行業領導廠商成立車邊緣計算聯盟,并攜手 AT&T、愛立信開展 5G 試驗,利用毫米波技術帶來超高速 5G 網絡體驗。這位錯失移動市場船票的 PC 時代芯片巨頭,也正在試圖借力 5G 重返巔峰。
無疑今年將會是 5G 發展極其重要的一年,無論是三星、華為還是 Intel,均在加快沖刺,試圖打破高通在 4G 時代的壟斷局面。誰能搶先一步進入市場,或許就意味著能在未來的 5G 賽場角逐中占盡先機,真正贏得 5G 時代帶來的發展紅利。(作者:談哲@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