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語音芯片、799 的智能音箱、120 克的 AR 眼鏡:Rokid 的首次發布會帶來了什么?

評測后我在想,Rokid Me 憑什么敢賣 799?| 硬件 101
價格混戰中的「高品質」產品會有人買賬嗎?
周二的 Rokid Jungle 發布會上,Rokid 的 CEO Misa 公布了便攜式智能音箱 Rokid Me,延續了一貫的高端定位,定價 799 元,在最低售價不斷被刷新的智能音箱市場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憑什么?
深圳灣(微信 ID:shenzhenware)在實際體驗之后,試圖同時作為消費者和行業觀察者來回答這個問題。

硬件:設計、質感和便攜性
Rokid Me 繼承了 Rokid 一貫的圓形和弧面設計元素,正面覆蓋織物網布,背面是航空鋁材質,中間是 LED 彩光燈帶,按直男審美來看基本上像個暖手寶,不過發布會上遇到的大部分姑娘都覺得像馬卡龍,對很多一年 24 個月都在減肥的女生來說,一個直徑 115 毫米重 400 克超級馬卡龍(狀物)大概是夢幻設計了吧?

深圳灣拿到的 Me 是「北極銀」版本,此外還有京都粉、斐濟藍和普羅旺斯紫三種配色,關于斐濟藍是什么藍普羅旺斯紫是什么紫之類的問題請參考官方渲染圖。↓

Misa 在發布會上表演了將 Me 塞進牛仔褲屁股口袋來突出它的小巧便攜,我們試著模仿了一下,結果觀感特別猥瑣就不上圖了,低頭還可能會看見 Me 的燈帶散發著幽幽紅光在口袋里盯著你,不禁臀部一涼。
雖然塞進口袋是夸張了點,但 Me 的尺寸放進背包挎包隨身攜帶是完全沒有問題的,4000mAh 電池可以支持連續 8 個小時的音樂播放,12 個小時的待機,作為一款便攜產品十分夠用了,唯一需要擔心的是給它提供 WiFi 熱點的手機會不會先沒電。
周末帶出去 Party 或者平時帶去公司放工作 BGM 聽一天基本沒有壓力——當然如果你的公司沒有像深圳灣一樣嚴格執行八小時工作制,Me 可以用任何一個 USB 插口甚至充電寶充電,陪你迎接凌晨三點鐘的深圳或者上海或者北京。

音質:作為「音箱」要對得起這個價錢
總體來說,在外觀方面,Misa 強調的「質感」Me 是做到了,簡單說就是「拿在手里就給人一種很貴的感覺」,但作為售價等于 8.98 個友商產品的 Me 來說,硬件質感還不足以完全撐起這部分溢價,歸根結底,它還得是一臺對得起這個價錢的「音箱」。
那么在玄學方面,哦不,音質方面,根據 Rokid 的通稿,Me 采用「40mm 高性能揚聲器,雙釹鐵硼強磁體,黑鋁合金振膜,鋁合金壓鑄音箱腔體」,「播放出更自然和更平衡的音響效果」。

在對 Me 音質作出主觀評價之前,需要明確 Rokid Me 的定位是便攜式智能音箱,這意味著它需要有針對語音識別的聲學結構和更小的體積,同時電池也會占用額外的空間,這些對音箱的聲學設計都是限制因素。
在這一定位下,Me 在音質上的表現用「自然和平衡」來形容是合適的,說秒殺一眾廉價智能音箱也不夸張(也是應該的)。但是,最好還是不要拿它跟同價位的非智能或者非便攜音箱對比,Me 在低音表現和聲場開闊感上受限還是比較明顯。
另外,在聲學結構上值得一提的是,與上代產品 Pebble 不同,Me 的揚聲器是向上安置的,麥克風和揚聲器距離也縮小到了 1cm,同時提升了音質和縮小了體積。不過這樣的結構設計對回聲消除造成影響。Me 的六麥環形陣列搭配相控陣麥克風技術可實現 360° 全向 5~10 米喚醒,實際體驗也基本符合,但在播放過程中的有效喚醒距離會大大縮減,特別大音量播放時,5 米開外基本就喊不醒了,不過作為便攜產品來說這個距離也夠用了。
Rokid 的考量:C 端產品和 B 端標桿
從消費者來看,Rokid Me 定價 799 有一定的道理,但在 Rokid 的角度,做一款 799 的產品也有自己的考慮。
在 Rokid Jungle 以及會后的采訪中,Misa 反復提到了 Rokid 對自身產品的定位和對目標用戶的理解。
「Rokid 不愿意降價,而更愿意把品質和服務做好,最后給你最好的東西……消費者一定會買一個跟自己的調性符合的產品,80、90 的產品大家會買來嘗鮮,但嘗鮮之后一定會回到自己的消費檔次和品位上去,所以一個成熟的市場一定不是(只有廉價產品的)。」

但正如 Misa 所說,這樣產品層次的分化需要「成熟的市場」。
一個新品類在進化出穩定的產品形態、完整的用戶體驗,并被廣大用戶認知和理解之前,這種分層實際上是難以大規模存在的,面對的更多仍是只樂意支付少量代價的嘗鮮者。「回到自己的消費檔次和品位上去」,是市場教育階段之后的事。
短期內難以預期足夠大的出貨量,對大多數硬件公司來說,這樣的產品暫時是做不得了。但對 Rokid 來說,做出一款高品質的產品并推入市場,其意義并不僅僅在消費端。

自從去年開始全面的技術開放共享以來,Rokid 都一直強調,提供給合作伙伴的技術和方案都是自己做產品過程中的經驗和積累,所以最終 Rokid 做出來的產品就是自己技術能力的總結、demo、標桿甚至是象征符號。它代表著 Rokid 的技術和產品理解的高度,這個高度提供出去時可以「向下兼容」,但在自家產品上必須拔到盡可能高的位置。
同時,與友商去年的「標桿產品」不同的是,Rokid 在「拔高」時也保留了應有的沉穩,在大眾臉和炫技之間找到了一個能同時被 B 端和 C 端理解的平衡,既能體現 Rokid 的產品能力,又能很好地實現量產和成本控制,成為一款在 C 端也講得通的產品。
最后,做一款 799 的傳達的另一個信息就更簡單了:Rokid 不會從做低價產品的合作伙伴那里搶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