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向豬看齊的互聯網大佬們
走,養豬去!
還記得剛畢業那兩年,但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安慰自己,「實在不行就回家養豬去」。然而,近一年來,養豬行業畫風突變,互聯網大佬卷起褲腿就往養豬場里鉆;人工智能走出實驗室進入豬圈,開始研究起二師兄們的吃喝拉撒。
——曾經人人都能養的豬,搖身一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風口的豬」,借著人工智能的風口,要上天了。
京東養豬:豬臉識別,精準定位每一頭特立獨行的豬
「豬臉識別」并不是什么新鮮概念,在 2017 年 JDD 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這項技術就曾以其獨特的畫風,搶占了各種新聞頭條。只不過,當年的豬臉識別還是一項比賽,而今年,京東的「豬臉識別」正式迎來落地。
11 月 20 日,京東數字科技宣布,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等機構合作,自主研發并推出智能養殖解決方案,集成「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神農系統(SaaS)」三大模塊,獨創養殖巡檢機器人、飼喂機器人、3D 農業級攝像頭等先進設備,打通養殖全產業鏈,真正實現了農牧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和互聯網化。

那么,這些看起來十分高級的技術,真正放到豬圈里面之后,應該怎么用呢?按照京東的說法,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能夠在巡檢、環控、監控、飼喂等四大場景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舉個例子,某只平時好吃懶做豬突然食欲不振了,豬臉識別算法可以快速找到這位二師兄的生長信息、免疫信息、實時身體狀況等信息,然后分析原因,通知飼養員對癥下藥。再舉個例子,通過 AI 控制飼喂機器人和智能伸縮豬欄等設備,每一只豬豬的伙食都可以被定點定量,想要豬中稱王稱霸、多吃多占?沒戲。
簡單來講,這一方案的意義在于,可以精準定位到每一頭豬,然后為每一頭特立獨行的豬量身定制養殖計劃。
阿里養豬:AI 養豬,每一頭豬一出生就有了身份證
從某種意義上看,京東的這一養豬方案跟年初阿里推出的 AI 養豬頗為相似。今年 2 月,阿里云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將對 ET 大腦進行針對性訓練與研發,實現 AI 養豬。

根據介紹,按照這一方案養的豬豬,從一出生就有了身份證(數字 ID 標簽)以及個豬檔案,包括品種、日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次、軌跡等信息都會有數據記錄。利用豬豬身上的數字 ID 標簽和 AI 視覺技術,能夠精確的分析每一只豬每天的運動量,不達標的二師兄會被趕出去做運動,簡直泯滅豬性。
另外,ET 農業大腦還可以聽懂豬豬各種各樣的叫聲,利用聲學特征和紅外線測溫技術,判斷豬豬是否生病,有沒有被其他大豬豬欺負等,以此來降低豬的死淘率等。
網易養豬:奢侈養豬,把每一頭豬培養成真正的黑富美
和前面兩位「科技養豬」的老伙計相比,養豬大戶網易的畫風要獨特很多。
2009 年,丁磊宣布將投資數千萬元養豬;2015 年,網易味央豬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大宴賓客;2016 年,網易味央第一個豬場正式投產,年出欄量兩萬頭;2017 年,味央豬肉眾籌,3 天籌得 1000 萬。

在養殖方式上,網易并沒有秀出太多黑科技,而是用一種高調炫富的方式富養著。用丁磊自己的話來說,「我們(網易)的豬蹲馬桶、睡公寓、不打針、不吃藥,生活習慣比很多人都要健康。平時吃的是網易獨家飼料,是國際營養學家結合國內專家提供的科學配方。除了要被吃掉,在網易當一頭豬,可能比熊貓還開心。」
如今的網易味央豬,每天的餐飲低消 40 元,聽自己的主打歌,有了定制的表情,出入的是秀場、會見的是互聯網大佬,是豬圈中名副其實的「黑富美」了。

除了這些名聲響亮的互聯網公司之外,還有很多的 AI、科技公司開始將目光轉移到二師兄養殖的身上。
今年 3 月,平安科技助力平安產險在內蒙古的現代化養殖企業對其承保的奶牛、能繁母豬進行了現場影像身份信息收集,實現了牲畜識別等 AI 創新科技試點應用。同一年,另一支掌握豬臉識別技術的團隊已經入駐廣州種業小鎮,其研究成果將廣泛應用于養殖管理、食品安全等領域。截止到今年 3 月,全國已有 1692 個養豬場的 168821 頭豬體驗了豬臉識別……
養了那么多年的豬,怎么就被推上了風口?
常年吃著紅燒肉、燒排骨、烤乳豬、叉燒包、燉粉條、筒骨湯、小炒肉…的我們,或許還不太清楚,中國人民對豬肉的愛究竟有多熱烈。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每年中國豬肉的消耗量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每年中國生豬出欄量展全球的 55% 以上,約 7 億頭,市場規模達到 1.1 萬億元,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豬肉大國」。
換言之,在我們吃瓜看熱鬧的時候,這些互聯網大佬們,其實早已將自己大手伸向了一個上億級的市場中。

同時,這些互聯網公司的入局,也為這個傳統的養殖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官方數據,阿里 ET大腦的解決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豬的存活率,母豬年生產能力可以提升 3 頭,死淘率降低 3% 左右,收益增高了 10% 以上。而京東的智能養殖方案可以幫助大中型養殖企業降低 30% 以上的人力成本,節省 8~10% 的飼料,把出欄時間縮短 5~8 天;如果整個中國養殖業應用這一解決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業成本 500 億元。
雖然養豬的技術看起來更復雜了,但單頭豬的養殖成本和養殖效率卻大大降低了,同時,生豬養殖過程中的環保問題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曾經只在乎「有肉吃」的我們,也開始在乎起豬肉的口感、口味、營養等等,網易的「奢侈養豬」、阿里的「運動豬」這樣的「高級」品種,開始逐步走進我們的餐盤,滿足大家越發刁鉆的味蕾。

在早前的電視訪問中,曾經有一位農場主抱怨,現在養豬招人太難了,「又臟又臭,年輕人都不愿意干」。而隨著 AI 技術在傳統農牧業的普及,二師兄們開始穿上科技的大衣,變得干凈又時尚,養豬行業也日漸時髦起來。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那條熟悉的廣告臺詞會變成:「AI 養豬哪家強?」又或者,未來的養豬場,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年輕人。誰知道呢。
╭︿︿︿╮ {/ o o /} ( (oo) ) ︶︶︶ 豬你周末快樂
^(* ̄(oo) ̄)^
^(* ̄(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