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eSIM 的征途是讓所有 IoT 設備都能獨立通訊,但這并不容易
在 5G 的物聯網浪潮下,eSIM 是一個重要的前奏,為 5G 技術的落地夯實基礎。
4 月 23 日,2019 5G 創新發展峰會暨中國聯通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大會期間,中國聯通進行了隆重的 5G 網絡開通儀式,宣布在「7+33+n」個城市開通 5G 試驗網絡,并加快了中國聯通在 5G 商業化的腳程。eSIM 作為 5G 技術落地的重要技術,在本次會議期間也被頻頻提及,并出現在了中國聯通合作伙伴的多款設備上。

eSIM,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技術
eSIM 并不是什么新鮮技術。
早在 2011 年,蘋果公司便申請了一項虛擬 SIM 卡專利,允許用戶在無 SIM 卡狀態下直接訪問運營商提供的無線網絡服務;2014 年,蘋果在 iPad Air 2 上首次將 eSIM (Apple SIM)的概念帶到大眾眼前;2017,蘋果推出基于 eSIM 解決方案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LTE 版;2018 年在 iPhone XS Max/XR 發布,蘋果正式在智能手機上運用 eSIM 卡。

eSIM卡,即 Embedded-SIM,嵌入式 SIM 卡。eSIM 卡的概念就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芯片上,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用戶無需插入物理 SIM 卡,如同早年的小靈通。(以上內容摘自百度百科)
在國內,我們最常見到 eSIM 的地方是智能手表。2017 年 12 月,中國聯通首次推出了 eSIM 卡服務,并開始在華為 Watch 2 Pro 和 出門問問 Ticwatch S 等智能手表上落地。此后,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均陸續支持了可穿戴設備上的 eSIM 卡,并對「一卡雙終端」業務進行試點落地。

在智能手機方面,此前華為、小米等安卓手機上的境外上網服務便是通過 eSIM 實現的,用戶通過手機端一張虛擬 SIM 卡,用于短期內境外通話和上網。去年,魅族、vivo 等國內手機也開始推出了支持 eSIM 卡的概念機型。但是,目前國內尚不支持在智能手機上直接使用 eSIM 卡。
總的來說,現階段國內的 eSIM 卡還在一個相對淺層的階段,可提供的服務也距離現有手機上的獨立 SIM 卡也還有很遠。
eSIM 的樂與痛
再來說說 eSIM 卡的好處。目前,國內大部分消費者對 eSIM 卡的認知都還保留在「不用插卡就能打電話上網」的階段,實際上,eSIM 卡具有無實體卡槽、獨立聯網、自由切換、全球漫游等多個方面的優勢。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eSIM 卡的魅力是讓他們不再需要多部手機來進行切換,提供使用便利性。而行業用戶來說,eSIM 配置了豐富的運營商網絡資源,在多個不同的地區都可以通過空中下發(OTA)的方式更新網絡運營商的資源,并以此有效的整合運營商的資源,大大節省運營成本。
對于設備廠商來講,eSIM 最直觀的意義是再也不需要為 SIM 預留一個實體卡槽,不僅可以為其他電子元器件「騰地方」,還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密閉性。而對大型工業設備、汽車等終端而言,去掉了一個基于塑料材質的 SIM 卡片,更是能大大提升設備在復雜環境下的使用壽命,增加設備的預期壽命,提升安全性能。基于上述這些優勢,也讓 eSIM 卡成為萬物互聯的 5G 時代的重要基礎。
另一方面,eSIM 為設備帶來的靈活性,也成為 eSIM 發展的一大阻礙。
拋開運營商與設備廠商之間的「話語權」之爭,目前監管層面對 eSIM 的態度也相對保守。在 2017 年 7 月,中國電信曾以「安全問題、實名制問題、監管問題」等問題明確反對手機使用 eSIM,在本次聯通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聯通同樣表示,目前在監管層面上對 eSIM 卡的應用是「支持行業物聯網尤其是工業物聯網,對消費物聯網持謹慎態度,對手機持反對態度。」
eSIM,5G 大物聯網時代的前奏
然而,當 5G 時代真正到來之后,超大帶寬、超大承載能力和低延遲會催生大量的行業應用和聯網設備,而到那個時候,eSIM 的價值便不再只是讓你的智能手表脫離手機,而是讓你身邊的每一款智能設備都具備獨立通訊的能力——基于此,傳統設備(尤其是大型終端)不再需要以來 WiFi 等無線網絡,也不再需要在固定的區域才能聯網,設備獨立性和可移動性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換言之,除了我們熟悉的手機業務,未來,eSIM 在消費電子、物聯網行業將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根據 GSMA 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蜂窩物聯網設備約 7.68 億,這一數字將在 2025 年達到 18 億,占全球的 50% 以上;2023 年開始,產業物聯網的連接數量正式超越消費物聯網,成為整個物聯網的主要驅動力。
其中,在消費電子產品上,eSIM 卡不僅可以提升智能手表、耳機為代表的可穿戴產品的獨立性,在 PC 等相對大型的電子設備上也大有可為。高通認為,PC 相對其他智能設備本身就具備較強的計算能力,而 eSIM 可以為 PC 帶來更強的通訊能力,打造「全互聯 PC」,幫助這類開拓更多使用場景,以此增強競爭力。
在汽車場景下,eSIM 卡不僅可以解決現有汽車在體積、抗氧化、防脫落、成本等方面的問題,同時,eSIM 卡也將對汽車的跨國運輸帶來極大的便利:eSIM 可以跳出單一運營商的限制,根據不同的國家、車型和用戶喜好,向車輛設備通過 OTA 的方式,下發相應的網絡服務資源并激活服務。
而在智慧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城市、工業制造、金融行業、電網、物流等多個場景下,行業數據顯示,預計在 2021 年,eSIM 將會被大規模應用于各行各業。在 5G 的大物聯網浪潮下,eSIM 是一個重要的前奏,為 5G 技術的落地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