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9 元小米首款智能手表發布,盤一盤亮點和槽點

小米喜提能刷彈幕的智能手表,價格屠夫能否再造手環時代的傳奇?
智能可穿戴早已不在是當年那個可穿戴,小米還是當年那個小米。
今年的智能手表市場,分外熱鬧。
11 月的第一天,Google 揮金 21 億美元現金,將智能可穿戴領域的元老級選手 Fitbit 收歸己有,為自家謠傳兩年的 Pixel Watch 智能手表也開始有了更加具體的消息。
而在 11 月 5 日,曾經用一款小米手環血洗整個國內智能手表/手環市場的小米,也將正式迎來旗下的第一款智能手表。
或許是太想證明自己的產品和研發實力,小米在新品的預告海報里,特別強調了小米絕不是在做「大屏手環」,而是「真正的智能手表」。

也或許是對 2014 年小米手環血洗智能手表/手環的記憶太過深刻,對于小米的第一款智能手表,人們的反應中,有期待,有鄙視,也有恐慌。
在產品發布前夜,我們也有點耐不住的性子的,想和大家嘰歪一下價格屠夫小米的智能手表傳奇。
小米的第一款智能手表,目標是個「小型手機」,從里到外都很像蘋果表的腕上手機
在小米官方連續半個月的官宣和路透,我們對于小米的的第一款智能手表,除了價格,其他的基本都知道了。

如圖片所示,小米的第一款手表「果味」十足——小米手表采用方形表盤、不銹鋼表框,機身上有一個圓形表冠和一個橢圓形的按鍵,氟橡膠材質表帶,有黑白兩色——即便在各個局部均有細微的差異,但與 Apple Watch 的相似度已經很高很高了。
回顧這些年智能手表的發展歷史,但凡方形表盤的智能手表,都會被詬病為缺乏創新力的模仿,小米手表也毫不例外的收到了同行和業內人士甚至米粉的吐槽。小米真的沒想過創新嗎?

小米首先打出了新概念。根據小米官方的說法,小米手表的征途不止是一塊表,更是一個「腕上的小型手機」:
小米手表搭載了高通驍龍 wear3100 處理器、大容量電池、全功能 eSIM,以及 GPS、NFC、WiFi/藍牙、線性馬達、揚聲器等模塊。手表可以獨立通話,可以監測心率、運動等數據,內置小愛同學、可以控制智能家居。
小米手環的主控芯片驍龍 wear3100 是高通在 2018 年 9 月就發布的旗艦級智能手表處理器,最大的特點是「高性能低功耗」——芯片增加了一個二級低功耗處理器,手表 95% 的工作時間靠這個協處理器就夠了,因此,手表可以獲得更長的續航時間,而主處理器也可以用來處理更多更復雜的數據,比如運動和健身傳感器。
該芯片已經被 Fossil、萬寶龍、以及在 IFA 2019 亮相的十幾款新品智能手表中,都有被采用,可以說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智能手表方案了。

小米也意識到,要成為一個「小型手機」,單靠硬件配置是不夠的,當年成就了小米手機的 MIUI 那一套,也被搬到了小米手表上:
小米手表把小米手機上的 MIUI 系統進行了刪減和優化,打造了一個名為「MIUI For Watch」的「開放的手表生態操作系統」,這個系統不僅可以運行普通智能手表常見的功能,還有一個專有的應用商店。
基于此,小米手表不僅可以脫離手機打電話、聽音樂、控制智能家居,也可以用來聊 QQ、滴滴打車。
而在小米生態鏈總經理屈恒抖出來的視頻中,小米手表還出現了在嗶哩嗶哩刷彈幕這種騷操作。只是說實話,在 44mm 的 Apple Watch 看圖片都覺得眼睛疼的我,有點不能理解為什么要在手表上刷 B 站。

在今年的 6 月的 WWDC 上,蘋果發布了新一代手表操作系統 watchOS 6,引入了類似手機端的 App Store,用戶可以直接在在手表上瀏覽、購買、下載、安裝和更新應用程序。同時,這些應用程序也將在手表上本地運行,比如我們可以在直接在手表上收、發微信消息。
小米則一步到位,一問世,就從外形、到硬件配置、再到系統和界面、甚至應用商店,都做到了從里到外的像蘋果。

關注深圳灣回復「蘋果手表」,查看「Apple Watch 獨立全歷程」。
關注深圳灣回復「智能可穿戴」,查看「智能可穿戴 7 年回顧」。
縱觀智能手表市場,高速增長或將帶動手機增收
除了長期獨攬智能手表半壁江山的蘋果 Apple Watch,近年來,三星、華為兩家手機廠商也開始發力,并拿下占據了蘋果之外的主要市場份額。此外,OPPO 和 vivo 也都已經宣布準備推出智能手表。

大家齊刷刷看上這個市場的原因也很好理解:智能手表有增加手機廠商收入的能力,也有場景服務的想象力。
在手機銷量下滑、增速放緩的今天,智能手表卻始終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速。根據 IDC 預測,2019 年智能手表出貨量預計為 9180 萬,占可穿戴市場 41.3%。這一數據在 2023 將增長到 1.316 億,市場份額 43.5%,未來 5 年市場復合增長率為 9.4%。高增長的背后,是手機廠商開拓營收的新產品。
以蘋果為例,在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的共同努力下,蘋果的股價已經可以扛住 iPhone 銷量下滑的壓力了——10 月 31 日,蘋果發布會最新財報,其中,iPhone 銷售額 333.6 億美元,同比下滑 9%;可穿戴、家居和配件銷售額 65.2 億美元,同比增長 54%。但這份財報發布后,蘋果的股票并沒有像之前一樣下跌,反而上漲了 2%。

另一方面,智能手表是最貼近我們身體的電子設備,也是當前自由度最高的一塊屏。隨著 eSIM 服務的開放、續航能力的提升,智能手表還在成長為一個更獨立的產品。這種近場+獨立的變化,讓手表可以抵達更多手機所無法觸達的場景,滿足用戶隨身隨時隨地的使用需求,最后成為一個覆蓋全場景的 AI 入口。
縱觀各家智能手表,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智能,越來越時尚
如我們所見,今年的智能手表產品有著兩大變化——更獨立的體驗,更專業的健康檢測:
蘋果新一代智能手表操作系統 watchOS 6 打造獨立的 APP Store,也帶來了更多獨立于手機的服務。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聊微信這件事情上,以往我們的 Apple Watch 能收不能聊,而更新到 watchOS 6 之后,我們可以直接在手表上聊微信。
同時,蘋果 watchOS 6 還進一步強化健康功能,增加「運動趨勢」功能、機器學習功能、噪音檢測、女性生理周期功能等。

華為將智能手表列入了「1+8+N」的全場景智慧布局的 8 大行星中,并在今年 8 月發布了 Hihealth2.0 平臺,增加新的健康模型能力,如血氧的算法能力,同時在運動場景也增加了新的類型,如籃球、鐵人三項等。

出門問問將 4G 獨立通訊的智能手表和耳機聯動,使得手表在脫離手機終端的獨立場景中,實現通訊、音頻內容點播、翻譯對講、生活查詢等一系列智能應用。

華米科技通過自研的黃山 1 號芯片和 RealBeats AI 生物數據引擎算法,在手表端實現了生物特征本地識別,ECG 心律不齊,PPG 心律不齊本地實時甄別、心臟健康檢測(房顫)等功能。

……
小米手表的傳奇,不該是更便宜,而應該是更好
2014 年,小米發布了第一款智能手環「小米手環」,以 79 元的超低價血洗整個國內智能手表/手環市場。此后,小米手環憑借著「低價高配」的特點,長期領跑智能手環。
而到了 2019 年,小米手環開始降維打擊智能手表市場——小米手環 4 用上了彩色高清屏幕,加入了小愛同學,增加了 IoT 控制能力,功能已經可以媲美一部低端的智能手表,價格卻不及后者的一半。
得益于此,即便在全球手環增速已經明顯放緩的 2019 年,小米最新一代的小米手環 4 依然創造了史上最快出貨速度——官方數據顯示,截止 6 月 21 日,小米手環 4 全球出貨量突破 100 萬,總耗時 8 天,平均每小時出貨 5000 支。

毋庸置疑,小米曾經憑借著小米手環,在智能可穿戴這個賽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智能可穿戴市場早已不在是當年那個可穿戴。
如前文分析的,隨著 AI、傳感技術的日趨成熟,隨著全場景時代的用戶對隨時佩戴在手上的設備的要求在不斷提高,用戶需要更獨立的體驗、更專業的服務。229 元的小米手環 4 再優秀,也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小米雖然強調了絕不是「大屏手環」的產品定位,也打出了「腕上小型手機」的產品理念,但手表終歸是手表,不是手環,也不是手機,而是人們原本就已經習慣佩戴在手腕上的 wearables。讓智能手表回到可穿戴的腕上場景,需要思考的,真的不能像組裝一臺手機一樣,那般粗暴、簡單。
打出了「Mix Alpha 5G 概念手機」的小米,如今一定不希望再被貼上「價格屠夫」、「智能硬件組裝廠」的標簽。小米自組的手表團隊,能否再造手環時代的傳奇?希望小米將要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價格的驚喜。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編輯:大樹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