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Enco W31 首發體驗:主打 94ms 超低延時,299 元的高性價比真無線耳機

橫比小米 Air 2s 和 OPPO Enco W31:同一顆芯玩出的大不同
小產品,大趨勢:2020 真無線耳機進化方向,你 get 到了嗎?
2019 年 9 月,小米發布了新一代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 Air 2,采用半入耳式設計、支持藍牙連接時的彈窗動畫、支持小愛同學語音交互,價格依舊平民的 399 元,是小米高級產品總監李創奇眼中「一款體驗接近 AirPods 的產品」。
時隔半年,今年 4 月 9 日,全面升級版的 Air 2s 開售,支持雙耳同傳、優化了音頻解碼、降低了延遲、增加了續航時間、支持無線充電,軟硬件全面優化,基本彌補了 Air 2 的所有缺點,李創奇也稱它為加量不加價、有望成為爆款的「水桶機」。

△ 左邊為 Air 2s,右邊為 Air 2,傻傻分不清楚
在另一條平行的時間軸上,同為安卓手機廠的 OPPO 也陸續發布了兩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先是在 2019 年 12 月,發布了首款真無線耳機 OPPO Enco Free,定位「為智能手機而生」,在延時、音質、通話降噪、滑動觸控等方面進行專項優化,售價 699 元。
三個月后,今年的 4 月 14 日,OPPO 的第二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OPPO Enco W31 發布,在延遲上進一步優化,配合同時發布的 OPPO Ace2 手機使用,延時可以低至 94ms,且耳機端延時僅為 47ms,售價僅為 299 元。
OPPO TWS 耳機產品經理張弛強調,OPPO 從手機操作系統的底層入手,針對聽音樂、打游戲、看視頻、通話等手機使用場景,實現耳機與手機的高度適配。

△ OPPO Enco Free / OPPO Enco W31
有意思的是,這兩家手機廠的 4 款耳機均基于 BES2300 系列芯片開發。雖然 OPPO 的兩代產品在設計上差異很大,但確是采用了同一顆芯片;而小米 Air 的兩代產品,雖然在外觀上幾乎一模一樣,性能卻因為芯片的迭代而獲得了提升。
兩周前,深圳灣曾對高通系的幾款代表性的高端耳機進行了深度橫評,而本文將對另一個戰營的兩款耳機小米 Air 2s 和 OPPO Enco W31 進行全面橫評,并從中窺見下半年以及未來 TWS 耳機進化方向。

一看外表:顏值、舒適度
兩款耳機均采用了桿式設計。小粗腿的 Air 2s 和纖細的 W31 放在一起,誰的顏值更高,一目了然。

耳機腔體部分,W31 為跑道圓形,入耳較深,并搭配有耳塞套,所以物理隔音更好。Air 2s 的腔體則與 AirPods 的設計相同。從佩戴舒適性角度而言,半開放式的 Air 2s 更適合長期佩戴,但 W31 的貼合度一定更好。

充電盒的模樣與產品的設計語言一脈相承。OPPO 的時尚范兒,小米的簡約派,無論從充電盒的形狀,材料,上手度質感,都有很大的差別。
好在 Air 2s 支持無線充電,并且大體積的充電盒,也能夠為耳機提供更長久的續航——搭配充電盒可以讓 Air 2s 支持 24 小時續航,而 W31 的總續航僅有 15 小時。從實用角度,Air 2s 可以為小米賺回一分了。

二看功能:配對、交互
兩款耳機均支持與自家手機的自動配對,并仿照 AirPods 設計了彈窗動畫。兩款耳機均支持雙耳同傳模式,不分主副耳。

考慮到小愛同學的語音生態較為成熟,Air 2s 在語音交互方面的可玩性更大。雙擊左耳可以喚醒小愛同學,同時還支持語音喚醒(需搭配小米手機,非小米手機在安裝小愛同學 app 后即可使用)。
同時 Air 2s 還嘗試了熱詞喚醒,即不需要用「小愛同學」喚醒詞,直接說「下一首」就可以播放下一首音樂。我們在戶外語音交互的實測中,體驗還不錯,在戴著口罩的情況下,識別率也有保證。
相比較而言,W31 雖然也支持自家語音助手 Breeno,但可玩性要小很多。

此外,兩款耳機均支持佩戴檢測,以及物理觸控交互。值得一提的是,OPPO Enco Free 支持耳機桿的滑動調音,交互非常靈活,但遺憾的是,OPPO Enco W31 并沒有延續這一功能。

三聽音效:聽清晰度、聽音質、聽延遲
手機廠的 TWS 耳機通常被作為手機配件來設計的,在解決聽音問題上(聽電話、聽音樂、以及搭配手機對游戲影音體驗),我們看到了 W31 和 Air 2s 在通話降噪和聲學設計上的一些設計共識。
比如,前面提到,兩款耳機均采用了桿式設計,搭配雙麥克風(其中一個麥克風在耳機桿下方,另一個在耳機桿上方或腔體上),以確保更好的拾音和降噪。

甚至,在 ENC 降噪算法上,可能都是采用了同一家的方案。在你說我聽、或我說你聽的通話體驗中,表現也算中規中矩。
值得一提的是,OPPO Enco W31 較上一代改進之處,還有防風噪的腔體設計,原則上可以提升在騎行中的通話質量。

在聲學設計上,OPPO Enco W31 采用了雙 TPU 復合石墨烯振膜喇叭,支持 AAC 和 SBC 高清音頻編碼格式。聽感比較清爽,低音有一定的增強。輕觸左耳兩下后,還可以切換動感模式到均衡模式。
而小米 Air 2s 沿用了上一代的 14.2mm 喇叭,搭配大復合振膜動圈單元,并對聲音進行了重新優化,增加了一些低頻。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對 LHDC 的支持。

畢竟兩家公司都有自己手機端「系統級」支持,在聲音延遲的表現上,坦率的講,都還可以,倒是兩家公司標榜的實現低延遲方法,耐人尋味。
在 OPPO 全鏈路(從游戲應用端、手機端、到耳機端三端,從系統到音頻傳輸)的延遲優化下,OPPO Enco Free 的游戲延遲可低至 120ms,而 W31 在延遲上進一步優化,配合 OPPO Ace2 手機使用,延時可以低至 94ms。
小米 Air 2s 的延遲數據為 180ms。由于系統對解碼能力的支持,Air 2s 與小米 10 系列和 Redmi K30 配合使用,可以開啟低延遲 LHDC v3 模式,提升游戲影音體驗。
四看性能:全面擁抱雙耳同傳方案
兩款耳機均采用了恒玄 BES 2300-P 系列作為藍牙主控芯片(小米 Air 2s 的芯片是定制型號),在性能表現上有很多的共性。
比如,支持雙耳同步傳輸(IBRT)的方案——小米 Air 2 采用的是 BES 早期使用的 LBRT 低頻磁感應轉發的方案,而 Air 2s 因為芯片的升級而終于實現了對雙耳傳輸的支持。
在藍牙連接的穩定性上,也能看到 Air 2s 的升級。
或許是出于性價比和實用性的考慮,兩款耳機均采用了不支持 ANC 主動降噪的方案。

同一顆芯玩出的大不同
在追趕 AirPods 的過程中,如果說第一代藍牙芯片 BES2000 解決的是 TWS 耳機從無到有的問題,第四代芯片 BES2300-P 的推出,則有望實現「從夠用到好用」「從及格到優秀」的目標。
恒玄的芯片平臺具有集成度高、靈活度高、足夠開放的特點,也敢于與耳機設備商共同創新,將語音喚醒、主動降噪、長續航等超前的功能率先落地到產品。
仔細對比 OPPO 和小米的幾款耳機,我們能發現,即便是在同一款芯片上,產品所表現出來的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的。這也從側面折射出,耳機設備商在產品設計思路上,對于差異化的追求是無止境的。
而縱向來看,我們還能發現,在產品迭代和長期規劃方面,OPPO、小米等耳機設備商的每一代產品,都在解決上一代的問題。比如,W31 比上一代的延遲做的更極致,而 Air 2s 增加了對 LHDC 編碼的支持,讓延遲做到更低。
負責 OPPO 耳機產品線的產品經理張馳曾經分享過一段產品背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回到開篇參考一下幾款產品推出的時間點,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設計 OPPO Enco Free 的時候,為降低音頻傳輸過程中的延遲,OPPO 希望能用雙耳傳輸方案代替 BES2300 的低頻轉發方案,但當時支持雙耳傳輸的 BES2300-P 系列還不能達到量產要求。在 OPPO 的推動下,最終實現了 BES2300-ZP 的率先落地量產,這其中,雙方團隊的投入是可想而知的。

下一代 TWS 耳機的進化方向
深圳灣在前一篇關于高通系耳機的盤點中,我們采訪了幾家耳機設備商,并對下一代 TWS 耳機的進化方向進行了預測。這一期我們希望繼續這個話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到業內人士幫我們總結了這樣幾個字:更強、更舒適、更好聽。
更強,是指性能更強,下一代 TWS 耳機將定位為個人語音助手,因此對于耳機端 AI 的支持是必要的。
更舒適,體積更小佩戴才會更加舒適,同時支持低功耗,續航更長。
更好聽,分為三個層面:音質足夠卓越,支持更好、更多的編解碼格式;讓自己和別人都聽的清,能夠對 ANC 和 ENC 同時支持;有特色的音效算法和聲音調校。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陳壹零 / 深圳灣
攝影、排版:左一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