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Q1 全球可穿戴市場出貨量 8620 萬臺,耳畔設備蘋果領跑,腕上設備華為第一
總體出貨量最高的還是蘋果,華為、小米、三星、Fitbit 位列前五。
日前,市場調研機構 IDC 發布了 2020 年第二季度可穿戴市場報告。數據顯示,該季度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 8620 萬臺,同比增長了 14.1%。

從產品類別上看,智能音頻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了 32.6%,幾乎占到可穿戴設備總量的 60%。
智能手環手表出貨量則同比下降了 4.4%,占可穿戴設備總量的 39.2%。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智能手環手表出貨量占可穿戴設備總量的 46.8%。
其它類似運動追蹤器等設備出貨量同比下降了 58.7%,約占可穿戴設備總量的 0.8%。
從品牌上看,出貨量最高的還是蘋果,華為、小米、三星、Fitbit 位列前五。

耳畔:沒有新品推出,但蘋果仍以 2370 萬臺出貨量繼續領跑耳機市場
蘋果本季度并未推出新的智能音頻產品(僅 Powerbeats Pro 新增了 4 款配色),但仍以 2370 萬臺 AirPods 和 Beats 的超強出貨量排名第一,整體出貨量幾乎是華為的 3 倍,是三星的 4.5 倍。
雖未發新品,但關于蘋果新耳機的消息和傳聞不停的刷著各大媒體的頭條。
先是傳聞比 AirPods Pro 更便宜的 Lite 版耳機即將發布。再是專利曝光,頭戴式耳機 AirPods Studio 將具有頭部和頸部檢測功能。而蘋果在 WWCC 2020 上的技術實力秀,包括跨設備無縫切換和空間音頻全景聲,足足也讓 AirPods 大賺了一把眼球。

△ 空間音頻 | 延伸閱讀:一文讀懂空間音頻全景聲
再來看排名第二、三名的華為和三星。
華為曾在 4 月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在自有麒麟 A1 芯片基礎上,對 Freebuds 3 進行骨聲紋識別功能的更新,打出更強的通話降噪和語音交互的口號。
同時,華為旗下 FlyPods 3 也在 3 月發布了知更鳥藍全新配色,799 的售價覆蓋中端耳機市場。

△ 延伸閱讀:一文讀懂骨振動通話降噪
三星則在今年 2 月為 Galaxy Buds+ 推出了多種時尚配色,內置了雙向動態揚聲器(低音揚聲器+高音揚聲器)系統、自適應三麥克風系統,在音質和通話方面繼續進行提升。
三星還在今年 8 月的夏季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全新的豆式耳機 Galaxy Buds Live,造型時尚,同時也是三星首款支持主動降噪功能的真無線耳機。但是由于統計時間的問題,Galaxy Buds Live 并未能為二季度三星智能音頻出貨量增加多少分量。

腕上:華為出貨量實現 45.7% 同比增長,位居智能手表手環市場第一
與 2020 年第一季度 IDC 的統計數據相比,一季度僅統計了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及市場份額,而二季度將智能手環的出貨量也計入其中。
不同的統計方式,在整體數據排名上,也出現了較大的差異。一季度蘋果、華為、三星、佳明、華米,位列前五,瓜分了 66.1% 的市場份額。而二季度,華為、小米、蘋果、Fitbit、Garmin,成為新的銷量前五名,占據了 73.3% 的市場份額。

而單從蘋果來看,其 Apple Watch 的出貨量從第一季度的 450 萬臺,增加到第二季度的 580 萬臺,增幅也達到了 28.8%。
由于華為、小米等因為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的模糊統計,暫不可知其具體產品的銷量情況。但與 2019 年二季度出貨量相比,均實現了 45.8% 和 16.6% 的同比增幅。
從暢銷款來看,華為去年推出了 Watch GT2 持續為華為貢獻了不少銷量。
華為在第二季度也有多款腕上設備上市,包括今年 4 月發售的華為 Watch GT 2e 和兒童手表 3 Pro 超能版,以及 7 月發布的可以同時當做藍牙耳機使用的華為 B6 手環。

此外,本季度還有表現活躍的小米和 OPPO 均發布了新的智能手環。
灣里小結
在連續兩年跟蹤可穿戴市場季度報告后,我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趨勢:
早些時候,腕上設備(主要是智能手環)是可穿戴設備的主力軍。
而從去年開始,智能手環的增長開始變得乏力,耳機(最初是無線耳機,后來主要是 TWS 耳機)逐漸成為拉動整個可穿戴市場的主要力量。
今年,智能手表逐漸從腕上設備中脫離出來,成為一個發展勢頭強勁的分支,并迎來了創紀錄的爆炸性增長。
產品的多樣性、以及產品的不間斷迭代更新,讓可穿戴設備市場充滿了勃勃生機。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陳達達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