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交機器人鼻祖 Jibo 賣身記:高開低走的一生,都經歷了什么?

下一個社交產品可能出自語音社交,從語音社交軟件 Clubhouse 說起
語音是更適合社交的媒介嗎?
下一個社交產品會是什么形態、何時出現一直是一門「玄學」——哪怕是成功捕捉過社交爆款產品的投資人都無法拍著胸脯保證自己知道答案。
雖然新的技術并未發生、新的渠道也并未出現——獲取新客戶的成本仍然非常高。但在硅谷,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和創始人正在涌向語音社交。很多人認為,未來,人們將會同時使用更多的社交平臺,而不會僅僅局限于現有的幾個超級應用。這將給新社交產品誕生創造機會。
那當下為什么是語音最受關注呢?語音是更適合社交的媒介嗎?這股風潮要從這個春天被硅谷頂級風投基金擠破腦袋爭奪份額的語音社交軟件 Clubhouse 說起。
Clubhouse
Clubhouse 的產品界面非常簡單,作為用戶登錄后可以看到少量的對話群 (可以看到誰在說話、誰在聽,但看不到其他有關聊天內容的信息。)你可以選擇聽眾的身份進入對話,就像聽廣播一樣聽實時對話。你也可以「舉手」要求講話。
這家公司在幾個月前剛完成 A 輪融資,它備受關注的原因是:雖然產品還在內測中、只有少數有邀請碼的用戶才能使用且尚無任何變現路徑,但竟獲得了硅谷老牌投資機構 Andreessen Horowitz 領投,估值高達 1 億美元(兩位創始人都是連續創業者,他們之前的公司分別被 Pinterest 和 Opendoor 收購)。
這讓還在觀望的投資人充滿了復雜的情緒——有懷疑、有嫉妒、也有害怕錯過風口的 FOMO(Fear of missing out) 。
他們很快行動了。隨后涌現出了一批新的語音社交產品 —— Betty Labs, Geneva,Chalk, Rodeo, Spoon ——融資都很順利,紛紛獲得包括 Greylock Partners, 谷歌母公司旗下基金 Google Ventures (GV) 在內的眾多一線基金的投資。

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些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語音社交產品:
Betty Labs
Betty Labs 旗下這款產品叫 Locker Room,可以讓人們一邊看直播體育賽事一邊在線討論。目前還是邀請制。創始人認為這樣的體驗比 Podcast 更實時,跟收聽體育廣播相比則更為方便。上個月,Betty Labs 獲得 GV 領投的 93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投資方還包括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和 Alexa Fund。創始人兼 CEO Howard Akumiah 曾先后在 Facebook、Pinterest 做產品經理。
Geneva
產品名為 Genevachat,有點像多媒體版(音頻+文字+視頻)「豆瓣小組」,讓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同伴,組成安全、私密的聊天社區。2020 年 8 月,公開資料顯示 Geneva 獲得了 1420 萬美元的融資,其中包括 Thrive Capital 和 RRE Ventures。創始人 Justin Hauser 曾在投資銀行、私募工作過。大約四年前開始創業,2019 年創辦了 Geneva。

Chalk
這是一款加密聲音社區,與 Clubhouse 直接競爭。最近剛完成 A 輪融資,估值接近 3000 萬美元,領投方為 Greylock Partners。兩位創始人 Juyan Azhang 和 Jack Beoris 于 2017 年創辦 Chalk, 在此之前團隊在做一款直播視頻軟件 Krue。
Rodeo
Rodeo 和 Clubhouse 類似,也是一個語音聊天室。不同的是 Clubhouse 的種子用戶來自風險投資機構、科技公司和好萊塢,而Rodeo 則是一款普通 Gen Z 和他們的朋友交流的語音社區。投資方包括 Floodgate、BoxGroup 和 SV Angel。 創始人 Midas Kwant 2019 年才從斯坦福大學本科畢業,他曾經在 2016 年就做過一款叫做 we:fm 的音樂軟件。
Spoon
創立于 2016 年,這款來自韓國的語音直播公司估值高達 2.5 億美元,投資人為 Goodwater Capital。 Spoon 在全球擁有 280 萬月活用戶。去年秋天在美國上線后,已有 50 萬美國用戶。Spoon 通過打賞變現,今年預計收入達 1 億美元。
Spoon 的北美副總裁告訴 The Information,他們希望做 Gen Z 時代的電臺。他說,「在韓國,如果你是一個視頻博主,你會叫自己 Youtuber。如果你是音頻博主,那你會稱自己為 Spooner。」

有 The Information 的讀者質疑這會不會是一個新的泡沫。我的觀察是,由于沒有新的技術突破和平臺遷徙,這些社交產品更像是一些更為小眾的社區(subgroup community)。也許未來的社交媒體正向著更垂直的方面演變,每個人會根據自身的喜好同時深度參與幾個小眾社區,在這些小社區中尋找在大平臺無法給予的歸屬感與私密感。
那到底這波以 Clubhouse 為首的語音社交是真的大趨勢還是個偽命題呢?Slow Ventures 創始人、前 Facebook 產品副總裁 Sam Lessin 認為,Clubhouse 這種產品形態會成為下一代社交產品的雛形。
Sam 將 Clubhouse 的產品使用體驗類比為「仿佛在兩場會議中的休息時間走進大廳,看到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聊天。你可能會認出一些認識的人,但認不全。這時你會選擇走近他們,聽聽大家在聊些什么。碰到感興趣的就加入其中,不感興趣的話就繼續晃到別的地方。」
目前這個產品的大多數用戶都是硅谷科技精英和一些好萊塢名人,這是 Clubhouse 吸引新用戶的一個很重要的噱頭——對普通人來說,看看名人——無論是明星還是創業者、投資人——都在閑聊什么聽起來很八卦,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很有吸引力。如果這些對話還能給你帶來點啟發,并且你還能參與其中,那就更有意思了。
Sam 認為 Clubhouse 這種產品形態會成為下一代社交產品雛形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是說話者的真實性。在 Clubhouse 上,用戶能聽到名人自發、沒有腳本的對話,這種體驗能帶來更真實的聯系。當然,隨著平臺變大,語音平臺也許變得也會像微博和 Instagram 一樣交給專業社交媒體團隊管理。但就目前來說,用戶能從 Clubhouse 上獲得從其他成熟社交平臺上已經比較少的「真誠聲音」。
第二是語音這種形式有很強的包容性,它降低了用戶交流和創造新鮮內容的成本,讓線上社交回到更原始自然的狀態——說話。這在國內的很多社交產品中已經有所驗證,而在美國,這還是一個在試驗中的社交媒介(這讓我想起 Podcast 平臺 Castbox 創始人小雨在美國做的一款語音產品 Walkie Talkie,這款在美國疫情期間上線的語音聊天產品,現在有 100 多萬的下載量。她告訴我,很多年輕人非常喜歡用 Walkie Talkie)。
第三則是語音這種載體所產生的內容獨特性。很多時候,我們的想法和思考是通過與人交談被激發出來的。Clubhouse 的產品形態「實時對話」( spontaneous on-demand conversation) 會產生很多新的音頻內容和知識,這都是很可能還不曾出現在互聯網上的新內容。
當然,Sam 也提到了目前 Clubhouse 需要解決的產品問題。簡單來說包括:
1)內容密度低。無腳本的閑聊不如經過編輯、整理的內容( curated content)吸引人。吸引用戶參與的不是高密度的內容,而是聊天的人;
2) 產品目前沒有存儲、搜索功能。它的好處是讓聊天的人有更加私密、放松的感受,但壞處是無法沉淀平臺上的內容,也就無法進一步創造更多價值。
最大的挑戰還是社交網絡的老問題:能否成為一個有網絡效應的社交平臺。不然,它很可能不可避免地走上其他人的老路,變成已有平臺的附加功能。
到目前為止, Clubhouse 在硅谷科技行業領域已經創造出了一個「hype」 —— 它很精準的抓住了這些害怕錯過下一個 Twitter 的科技行業從業者的心理:人們希望它成為音頻時代的 Twitter,也希望能吹噓自己比別人更早進入了這個平臺。
設想一個場景:在不遠的未來,我們會在雇一個人或者跟一個人約會前刷一刷這個人曾在 Clubhouse 上講過什么話,而不是去 Instagram 看他/她們發了什么照片。
Sam 說。
對于永遠在找「The next big thing」的風險投資人,用有限的資本風險去賭一個有想象空間的語音社交機會,是值得下注的。
本文轉載自 The Information,深圳灣略有刪減
編輯:森森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