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Bose,向寡頭壟斷的助聽器市場挺進!
消費級的助聽器市場,還可以有一番作為
5 月 11 日,Bose 官網上線了一款名為 Bose SoundControl? 的助聽器,售價 $849.95 美元,已獲得美國藥監局 FDA 的批準,并計劃 5 月 18 日先在美國的五個州出售(馬薩諸塞州、蒙大納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和德克薩斯州),然后再逐步擴散到全國范圍內。
很值得細品的一款產品,我們將它徐徐展開,慢慢聊來。
價格:
那些購買過助聽器或了解這個市場的人知道,通常一款助聽器至少是 2,000 美元的價格,高端機型的價格甚至更高。而 849.95 美元的價格雖然比最高端的無線耳塞還要昂貴,但相對專業醫療設備,這已經是「買得起」的價格了。
在可聽設備領域,Bose 一直是高端、技術領先、產品過硬的代名詞。如今以做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的姿態進入助聽器市場,儼然一副要攪亂市場格局的架勢。
盡管消費者可能期望這個價格可以更低,比如,去年年底一家韓國公司眾籌的一款外形與真無線耳機無差的 Olive Pro 標價為 $299 美元,或許更貼近消費市場。

醫療認證:
傳統的醫療級的助聽器是受 FDA 監管的 I 級和 II 級醫療設備,需要從醫療和保健專業人士那里獲得處方,之后才能購買,使用時還需要專業人士調校。
市面上還有一種低成本的輔助聽力設備,個人聲音放大器(PSAP),屬于非醫療設備,不做配音或調音,通過直接放大聲音的方式增強聽力,產品本身對聽力并沒有改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 Bose 也曾推出過 PSAP 類的產品,現已停產。
相比之下,Bose SoundControl 的優勢在于,無需處方、可自調、并已經獲得 FDA 批準的 II 類醫療器械。

△ Bose SoundControl 與傳統醫療級助聽器、個人聲音放大器(PSAP)橫比
可自定義的專業調音:
與助聽器配套的還有一個與 iOS 和 Android 都兼容的 Bose Hear App,界面類似傳統耳機的均衡器,佩戴者可以自我調校相關參數,包括增益和降噪等。
Bose Hear 是首款具備聽力自我調校功能的 App,內置的通過臨床驗證的 CustomTune 技術為用戶提供了數百種參數選項,可以實現聽力專家級的定制調校,而界面卻簡單的只有兩個可微調的控件,音量(World Volume)以及高音和低音(Treble&Bass)。
Bose Hear 的選項設計也很考究,聚焦場景和功能,為佩戴者提供「聚焦」或其他自定義的「模式」選項,而不是技術參數層面的選項。比如在餐廳對話,啟用「聚焦」模式,就可以利用定向音頻功能,讓佩戴者聚焦面前的聲音。

△ Bose Hear App
定向音頻功能是醫療級助聽器的標準功能,但它們都需要聽力學家進行初始調整,設置好參數后,才可以通過配套的 App 進行自定義設置。
自然逼真的聲音:
Bose 稱,SoundControl 是 Bose 聽力學家和工程師團隊利用數十年的專業知識,研發了首批 FDA 批準的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助聽器。
憑借多年在消費級可聽設備領域的技術實力,Bose 為這款助聽器賦予了「自然逼真的聲音」。盡管聽起來和真實的聲音有所不同,但更加符合聽力受損者的需求。通過算法處理,即使在嘈雜的環境中,也可以享受高品質的音頻。尤其是某些輔音,現在聽起來會更加清晰,所以不是簡單的放大聲音。
低功耗藍牙數據傳輸:
傳統藍牙技術是實現移動設備(如手機)與耳機的無線連接標準,我們打電話、聽音樂、使用語音助手,均需要通過藍牙傳輸。
但與傳統耳機不同,Bose SoundControl 僅使用的是低功耗藍牙,它能實現從移動設備到助聽器的數據傳輸。上文提到的在手機 App 上對助聽器的參數進行調整,就是通過低功耗藍牙傳輸完成的。
也恰恰因為僅使用了低功耗藍牙,Bose SoundControl 助聽器并不能播放音樂或接聽電話。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雙模藍牙(經典藍牙+低功耗藍牙)方案,以及還在預研階段的支持 LE Audio 的方案(如高通 QCC305x 藍牙芯片首次增加了對該標準的支持),在未來都可以讓耳機同時具備聽力輔助、播放音樂、接聽電話的功能。
設計:
Bose SoundControl 的外觀看起來仍然是助聽器的樣子,將受話器置于耳道中,即 RIC(Receiver In The Canal),受話器和助聽器主機通過帶有特制金屬導線的外接導管相連。
這種設計對于聽力受損者更友好:自然提高增益和聲輸出,功率更強勁,頻響曲線更加平滑,整體響度更大,容易達到補償目的;麥克風和受話器間隔距離更遠,有效消除回聲;受話器更接近鼓膜,聲音更自然和逼真;降低堵耳效應,佩戴時間久了不會太累。
更加前衛先鋒的韓國公司 Olive Pro 將助聽器的外觀設計成真無線耳機的樣子。孰優孰劣,現在還不好說,但至少對于大多數佩戴助聽器的用戶來說,傳統代表著安全。

電池
和傳統耳機所采用的鋰電池方案不同,Bose SoundControl 采用了可更換的 312 號鋅空氣電池,一個電池供電一個耳塞。典型的環境下,可持續使用 56 小時,或大約 4 天的日常佩戴時間。

Bose 的助聽器之路
有關 Bose 造助聽器的幾個關鍵事件:
- 2014 年,Bose 收購 Earmachine, 一家輔聽 app 科技公司。
- 2014 年,Bose 向 FDA 上書,建議 FDA 為 PSAPs 輔聽器設定專門的類目。
- 2017 年,Bose 參加 FTC 的 workshop,介紹助聽器和 PSAPs 輔聽器的區別。
- 2017 年,Bose 推出頸掛式的 Hearphone 產品。曾一度被美國的一家音頻初創音頻公司 Doppler Labs 指控涉嫌商標侵權和欺騙性商業行為。
- 2017 年,OTC 助聽器的法令簽發通過。
- 2018 年,Bose 向 FDA 申請完成 OTC 非處方助聽器的 510K 程序。
- 2020 年,FDA 原計劃頒布 OTC 類目助聽器,因為疫情拖延,至今尚無結論。
灣里簡評
評論指出,雖然 Bose 的第一臺醫療級的助聽器表現挺差強人意,甚至對于聽力行業的專業人士而言,這款產品一定是滿滿的槽點,但對于大眾,這絕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畢竟是在消費領域耕耘數年的音頻大廠,Bose 在助聽器的制造、銷售和服務流程上的標準和規范,是值得信賴的。
指出不足 + 給與肯定,也是我們對 Bose 認真做助聽器這件事給出的綜合評價。畢竟,相比賣身于助聽器大廠 Sonova 的森海塞爾來說,Bose 向助聽器領域的業務拓展,是積極的,甚至代表了真無線耳機發展的下一個方向。
Bose 的高管說,僅在美國,就有大約 4800 萬人遭受某種程度的聽力損失。在價格高昂并被寡頭壟斷的助聽器市場,能多一些全民負擔得起、且體驗更加友好的消費級的聽力解決方案,Bose 又為行業立了標桿。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周森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