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499 元的 FreeBuds 向全民普及智能降噪,華為要做大音頻蛋糕

死磕半開放式主動降噪,華為 FreeBuds 4 是否做到了有史以來最好?
三年 7 款 TWS 耳機,F(xiàn)reeBuds 4 是華為音頻的又一次自我較勁
5 月 19 日,華為迎來了又一場全場景智慧新品發(fā)布會。新款耳機 FreeBuds 4、全新 16 英寸筆記本、兩款 Mate 顯示器、華為智慧屏 SE、華為路由 H6、華為 Eyewear 全新彩色鏡片的音頻眼鏡、華為兒童手表 4X 新耀款、華為智能體脂秤 3 Pro、支持血壓測量的華為智能手表,還有華為智選產品德施曼智能門鎖 Pro、360 智能掃地機器人 2 Pro、海德智能跳繩……

13 款新品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華為 1+8+N 全場景戰(zhàn)略,以及全場景生態(tài)下的戰(zhàn)績,在這次發(fā)布會上再一次被重申。隨后,華為消費者業(yè)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用濃墨重彩的篇章,向我們講解了本次發(fā)布會第一款亮相的新品——華為第四代無線耳塞 FreeBuds 4。

這兩年華為音頻團隊持續(xù)創(chuàng)新,新品接連不斷。最近推出的兩款真無線耳機——FreeBuds Pro、FreeBuds 4i 也算得上是實力與口碑兼具,幾乎挑不出什么毛病,這也一度讓我們以為,這可能就是 FreeBuds 系列創(chuàng)新的盡頭了。

△ 華為 FreeBuds 4i
然后,新品 FreeBuds 4 推出,又將我們的目光拉回。
從命名上,F(xiàn)reeBuds 4 似乎更加「根正苗紅」,與上述兩款耳機并不在一條發(fā)展線上。FreeBuds 3 對標的是 AirPods 2,FreeBuds Pro 對標的是 AirPods Pro,FreeBuds 4i 本想對標傳言中的 AirPods Lite,但后者一直沒有被官方承認。
那么,F(xiàn)reeBuds 4 是想和誰競爭呢?又準備用什么創(chuàng)新的技術來超越自我呢?
緣起:首創(chuàng)的半開放式主動降噪
時間倒回到 2019 年的 9 月,地點法蘭克福。
余承東在 IFA 的開場主題演講上,在介紹完備受關注的麒麟 990 5G 后,正式發(fā)布了麒麟家族的新成員——首款藍牙可穿戴芯片麒麟 A1。
這是華為推出的首款同時支持無線音頻設備和智能手表、且獲得藍牙 5.1 和藍牙低功率 5.1 標準認證的可穿戴芯片——這對于技術過剩的華為來說,并不是難事。

按照華為規(guī)劃,除了本次發(fā)布會上亮相的真無線耳機 FreeBuds 3 外,后續(xù),麒麟 A1 還將被廣泛用于耳機(真無線耳機、頭戴耳機、頸掛式藍牙耳機)、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等產品上。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后來華為就不再提及這款芯片了。
基于麒麟 A1 芯片,F(xiàn)reeBuds 3 不僅在業(yè)界較早的實現(xiàn)了雙耳雙通道的連接方式,還有效的降低了信號干擾和延遲。加上三麥克風 + 骨傳導 AI 通話降噪,以及無線快充技術的應用,使 FreeBuds 3 成為華為音頻技術的集大成。

FreeBuds 3 更為矚目的是它采用的是半入耳式的設計,同時還「可以針對不同耳道形狀調整降噪信號輸出頻率和強度」,繼而提供「實時精準的開放式主動降噪」的效果。

但在實際佩戴時,這種設計無論如何都會有漏音產生,繼而導致降噪性能大打折扣,只能實現(xiàn) 15dB 的降噪深度。無疑,這種微乎其微的降噪效果,實際上很難獲得專業(yè)用戶的認可。
加上當時華為在降噪算法、芯片功耗等技術上的積累并不成熟,F(xiàn)reeBuds 3 的風頭在一年后,被后來居上的 FreeBuds Pro 蓋住了。
進化:更好的半開放式主動降噪
FreeBuds 4 半開放式的設計,連耳機充電盒都和前代幾乎一模一樣,明顯是為了彌補 FreeBuds 的不足而來的。

對于半開放式設計而導致的漏音問題,華為在新一代 FreeBuds 4 做了一系列的改進。何剛在昨天的發(fā)布會上,一一為我們做了講解。
首先在佩戴上,針對 10000+ 只人耳大數(shù)據(jù),進行人體工學仿真分析。并將耳朵模擬劃分為 8 個區(qū)域,在進行微米級優(yōu)化調節(jié)。使得耳機佩戴舒適性提升的同時,讓耳機也能更大化與耳廓及耳道口貼合,進而降低耳機漏音。

這種人體工學仿真設計,在入耳式耳機上也廣被應用。比如去年深圳灣報道過的 Jabra 85t,也曾炫耀過「對 62000 只真耳進行了模擬算法」。
其次是麥克風的使用。FreeBuds 3 在發(fā)布時僅僅提到了采用了三麥克風的設計,但它們如何協(xié)同工作,并沒有精講。
但在昨天的發(fā)布會上,當何剛提及 FreeBuds 3 時,卻指出這款耳機采用的是「前饋式半開放降噪系統(tǒng)」。這意味著 FreeBuds 3 僅使用了前饋麥克風進行拾音。

鋪墊完成后,何剛繼而介紹,F(xiàn)reeBuds 4 則「創(chuàng)新地采用了前饋、后饋的雙麥克風半開放式降噪」,其邏輯在于,前饋降噪不如雙饋降噪的效果好。
新雙麥克風和半開放降噪.png)
這一點還蠻顛覆我們對 FreeBuds 3 在主動降噪方面的認知的。因為業(yè)界普遍認為,F(xiàn)reeBuds 3 的主動降噪就是雙饋降噪。這也不禁令我們懷疑,過去業(yè)界對 FreeBuds 3 的創(chuàng)新性可能過譽了。
接著,是主動降噪的算法優(yōu)化。何剛指出,相比于前代,F(xiàn)reeBuds 4 支持了降噪的自適應調節(jié)。具體的技術原理:耳機在人耳空間內以毫秒級聲波的速度進行檢測,同時自動在 16 組耳道適配參數(shù)中選取合適的參數(shù)進行匹配,而不再需要手動設置。
化.png)
此外,針對 FreeBuds 4 的主動降噪優(yōu)化還體現(xiàn)在,抗風噪設計、增強拾音管等在輔助功能,體現(xiàn)了華為在細節(jié)上的處理和優(yōu)化。

而關于通話降噪技術,華為在發(fā)布會上并未提及,盡管「三麥克風 + 骨傳導」的通話降噪技術,曾經讓 FreeBuds 3 黑科技滿滿。
基于眾多的改進,F(xiàn)reeBuds 4 最終實現(xiàn)了 25dB 的降噪深度。
了 25dB 的降噪深度.png)
盡管與這個月陸續(xù)出現(xiàn)在公眾視線的小米 FlipBuds Pro、以及 OPPO 和 vivo 的新一代旗艦降噪耳機動輒 40dB 的降噪深度相比,F(xiàn)reeBuds 4 在降噪能力上相去甚遠,但是,鑒于前一段時間沸沸揚揚的佩戴 TWS 耳機導致耳道過敏發(fā)炎的問題,尤其是對于那些通風度不夠、硅膠套材質不佳的入耳式降噪耳機來說,華為 FreeBuds 4 的半開放式降噪,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其他表現(xiàn):音域更寬、低音更強,體積更輕、更小,連接更方便
比前代更進一步,F(xiàn)reeBuds 4 配備的是一枚 14.3mm 的大動圈,聲音頻率范圍最高可達 40kHz,具備更寬廣的音域范圍。

同時耳機內獨立的導向管和高密閉的音腔,還可以對低音進一步增強。據(jù)華為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低音較上代提升了 50%。
如前文所述,通過對耳機外觀的打磨和人體工學設計,增加了耳機的貼合度。在佩戴時,針對當前耳機與耳道的貼合情況,耳機可以通過 AI 音效補償算法來補充因漏音帶來的聲音丟失。
FreeBuds 4 的性能也有提升。配合華為手機使用,時延最低可至 90ms。續(xù)航方面,4 小時連續(xù)音樂播放,配合充電盒可實現(xiàn) 22 小時播放時間,充電盒也支持快充。
航.jpg)
在耳機充電倉的設計上,F(xiàn)reeBuds 4 延續(xù)了前代圓形粉餅盒式的外觀設計,較上代體積減小了 6.3%,重量減小了 20.8%,而單耳重量也減少至 4.1g。
FreeBuds 4 還將充電倉由前代的亮面設計改為了磨砂工藝,觸感別致,并提供陶瓷白、冰霜銀、蜜語紅三種顏色選擇。

最后,在功能上,華為強調了 FreeBuds 4 的跨設備協(xié)同能力——這也是華為音頻相較于其他耳機廠商的一大優(yōu)勢。
FreeBuds 4 支持雙設備連接,同時還可以通過華為手機、平板、電腦上的音頻連接中心,進行設備間的切換和選擇。

△ 雙設備連接

△ 多設備切換
FreeBuds 4 還可以利用內置的麥克風和降噪算法,充當錄音機,實現(xiàn)對高清人聲的錄制。

此外,基于華為云端的服務能力,F(xiàn)reeBuds 4 還可以充當小助手的角色,佩戴時可自動進行溫度、日程安排、航班提醒等使用提醒。
灣里小結
當前,具備主動降噪能力的耳機已成為流行趨勢,在各大廠商紛紛采用物理隔音效果更好的入耳式設計,推出降噪深度高達 35dB 甚至 40dB 以上的降噪耳機時,華為卻死磕半入耳式主動降噪,不斷突破,勇氣可嘉。
回到我們之前的提問:FreeBuds 4 是想和誰競爭呢?我們的回答是:這是華為音頻的又一次自我較勁。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達達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