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從「輕智能」到「全智能」,什么樣的手表更接近未來?
蘋果、華為、OPPO、魅族、小米等手機大廠智能手表策略詳解
什么是「輕智能」,什么是「全智能」?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智能手表市場的情況。
根據 Counterpoint 最近發布的數據,2021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同比增長 35%。
排名第一的 Apple Watch,僅用了不到六年的時間,就實現了累計出貨量破億。排名第二的華為,也幾乎從零開始,用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實現了全球市場份額突破 14%,并最終穩定在了 8% 以上。除了 TOP5 的榜單品牌之外,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如華米、小米、OPPO 和 realme 也實現了市場份額的大幅提升。


△ 2021 年第一季度與 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市場份額對比?| 圖源:Counterpoint
智能手表市場的異軍突起,成為整個消費電子市場的熱點。也帶動了幾乎所有一線手機廠商的跟進。
在去年 8 月的一篇特別報道《上半年智能手表出貨量接近 4200 萬,下半年手機廠給你好看》里,深圳灣準確預測了各大手機大廠的新品動態。在之后的一年里,國產手機廠商陸續發力,無一例外地推出了智能手表,補齊了各自在腕上設備的占位。
深圳灣在對這些手表進行評測和解讀的過程中,歸納出手機大廠「造表」的幾條不同的發展路線??偨Y的維度很多,但其中,「輕智能手表」和「全智能手表」,這兩個方向最具代表性。
通過縱向的總結和分析,我們希望窺見未來智能手表的樣子。

作為手機配件的「輕智能」手表紛沓而至
代表:小米手表 Color、Redmi Watch、vivo WATCH、OnePlus Watch
特點:豐富的「智能」體驗、性價比、長達 7 天甚至半個月的續航能力、生態拓展空間有限
在幾家國產手機廠商中,華為最早入局智能手表,始于 2015 年的 WATCH 1 和 2017 年的 WATCH 2,此后四年里,這一主打獨立通話功能的系列并沒有新的迭代產品,取代其市場地位的是近年來華為主推的運動手表 WATCH GT 系列。
小米首款智能手表于 2019 年 11 月上市,市場反饋并不好,后來又推出了兩款「輕智能」的手表,一款是圓形表盤的小米手表 Color,一款是方形表盤的 Redmi Watch 小方屏,主打時尚的設計和親民的價格,在全球可穿戴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受全球智能手表市場的帶動,vivo、OnePlus / 一加、Realme / 真我、RedMagic / 努比亞紅魔等品牌,陸續在 2020 年和 2021 年上市了首款智能手表。
盡管這些智能手表設計風格上各有不同,但無不強調了豐富的「智能」體驗:不僅具備了天氣、鬧鐘、通知等基礎應用,以及聽音樂、刷公交卡、支付寶支付等生活應用,還與時俱進地升級或增加了心率、血氧、睡眠、運動等常用的健康監測功能。
同時,幾百塊、最多一千出頭的價格,以及長達 7 天甚至半個月的續航能力,也讓它們與 Apple Watch 對標起來,有了不少競爭力。再加上豐富的表盤設計、頗有活力的配色和表帶,使它們成為年輕人的腕上智能「基本款」。
但相比 Apple Watch 的豐富功能和背后所賴以生存的強大的蘋果生態,這些智能手表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未來的可玩性和拓展性,都顯得要「輕」很多。從某種意義上,它們大多是作為手機的配件,服務和生態的集成度不夠,能夠為手機廠商帶來的長遠價值還十分有限。
有「健康」和「生態」后盾的智能手表凸顯張力
代表:Apple Watch Series 4/5/6、OPPO Watch ECG、魅族 MEIZU Watch、華為 WATCH GT 2 Pro 和 WATCH 3
特點:獨立的操作系統、跨設備協同能力、家庭關愛模式、心電圖檢測和其他高階健康監測能力、以做手機的態度做手表
健康是 Apple Watch 的一張「王牌」。2018 年 9 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Apple Watch Series 4 發布:雙核芯片架構、用于心電圖檢測的電極式心率傳感器、新的觸覺反饋系統、新的蘋果 W3 無線芯片等等,讓心率/血氧/睡眠/ECG 等健康監測功能,成為智能手表的最重要的功能板塊,這也讓 Apple Watch 完成了從可穿戴配件到可穿戴健康設備的轉型。

蘋果完成了手表傳感器、處理器和關鍵零部件的升級,同時還陸續增加了跌倒檢測、睡眠監測、步態穩定性監測等基于不同場景的應用,而 Apple Fitness+ 的健身課程的推出,更是蘋果服務生態的延伸。
Apple Watch 的另一張牌則體現在基于蘋果生態的跨設備協同,Apple Watch 具有其他智能手表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用 Apple Watch 解鎖 MacBook、解鎖 iPhone,最新的 watchOS 7.4 版結合面容 ID,即使在佩戴口罩的情況下仍然可以解鎖 iPhone X 及后續機型。

但 Apple Watch 也有弱點——續航不行。即便是經歷了 6 代產品的迭代,手表傳感器、處理器等關鍵零部件均已升級,但手表續航仍不過 18 小時——這極大地限制了 Apple Watch 其他高階健康功能(如全天候心率監測、連續血氧監測、睡眠檢測等功能)的發揮。好在有傳言稱,下一代 Apple Watch Series 7 并不會增加新的傳感器,以節省出更大的空間,塞進更大的電池,提升續航能力。
Apple Watch 在續航上的缺陷,為其他立足于「腕上智能」長遠發展的 Android 手機廠商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OPPO 的首款智能手表誕生于去年 3 月,采用了基于 Android 自研的 ColorOS for Watch 操作系統,實現了智能手表可擴展性和可玩性的雙提升,甚至有一些玩家在 OPPO Watch 上刷 B 站、跑賽車、玩王者榮耀等等。

△ 用 OPPO Watch 打游戲:王者榮耀、極品飛車、滑雪大冒險、地鐵跑酷 | 截圖來自:極客灣
并且,OPPO 率先為手表開發了可以與電視聯動的功能,比如將表盤變成電視遙控器。在連續血氧監測等睡眠監測技術的基礎上,OPPO 還率先實現了電視與手表的情景聯動:佩戴 OPPO Watch 入睡,電視通過手表感知用戶入睡后,就自動進入「睡眠感知」模式,電視畫面出現是否進入休眠的提醒,如果用戶沒有響應,電視即自動息屏進入休眠狀態,節電又貼心。

OPPO Watch 也是最早推出「家庭關愛模式」的廠商,甚至早于蘋果 watchOS 7。用戶可以更方便地在家人間共享健康信息,在健康 App 中查看醫學專家的解讀,集中管理全家人的健康狀態,這些不僅為家庭用戶提供了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還間接的發展了 OPPO 的健康生態。尤其在推出國內首款獲得國家藥監局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認證并上市的 OPPO Watch ECG 版手表后,OPPO 的健康生態進一步完善。

OPPO 在跨設備聯動方向上的諸多創新,讓 OPPO Watch 這款手表成為 OPPO IoT 生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同時也為 OPPO 在「健康」和「生態」兩個方向上的戰略布局打好了基礎。
魅族首款智能手表 MEIZU Watch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預熱,直到今年 6 月正式發布,單從營銷策略上就已經體現了魅族「以做手機的態度做手表」的態度。

在產品設計上,MEIZU Watch 采用了高通去年 7 月推出的新一代驍龍 4100 可穿戴芯片,基于 Android 獨立開發了 Flyme for Watch 的操作系統,帶來了很多手表的新玩法。比如,手表與魅族手機聯動,實現音樂控制、遙控拍照,手機和手表支持相互查找,手機可以幫助手表解鎖。用手表控制智能家居,實現情景聯動。用手表還能解鎖車門,等等。
華為則在可穿戴產品線上做了更為「宏大」的規劃,操作系統已經經歷了三代演進:從最初基于 Android Wear(現已改名為 Wear OS)到后來自研 LiteOS,再到去年,在新款華為 WATCH GT 2 Pro 試點鴻蒙 HarmonyOS 2.0,直到今年 6 月,將華為 WATCH 3 作為搭載鴻蒙系統的戰略級終端。
華為 WATCH 3 最大的亮點是帶來的「鴻蒙互聯」功能?;邙櫭?HarmonyOS 的分布式技術,華為 WATCH 3 實現了跨設備應用流轉,成為華為手機之外貼身的控制中心。

結合不同的場景,華為 WATCH 3 可以將視頻電話和賽事點播等功能切換到智慧屏上;還可以與動感單車、智慧屏同步顯示配速、心率、熱量等運動數據;遙控手機拍照也有了升級,搭配旋轉表冠的交互功能,可以放大和縮小取景畫面。
雙芯架構、雙模式、長續航的「全智能」健康手表更接近未來
代表:華為 WATCH GT 2 Pro 和 WATCH 3、OPPO Watch
特點:雙芯片架構、智能和長續航兩種模式、兼顧性能與續航、快充能力
手機廠商正在致力于將手機的服務生態延伸至手表。
然而,受硬件條件限制,目前手表的運算能力還無法與手機相提并論,同時,大多數用戶都不能忍受要為手表一天一充電的現狀。而那些炫酷的應用,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吃掉了很多手表有限的電量,不用可惜,用了才真是雞肋。如何在智能和長續航之間做平衡,成為了新的課題。
為解決性能與續航無法兼顧的問題,華為去年發布的 WATCH GT 2 Pro 和最新的 WATCH 3 均采用了自研的雙芯片架構。其中,麒麟 A1 和 LiteOS 組合,負責運行超低功耗運算,實現運動追蹤、音樂播放、心率監測、睡眠監測等多傳感器的正常運行;當手表算力飆升時,則切換至高性能芯片,通過鴻蒙 HarmonyOS 的分布式技術,與手機端協同處理。
其實,OPPO Watch 比華為更早的采用了雙芯、雙模式策略。OPPO Watch 基于高通芯片和 Apollo 芯片組合,通過自主研發的雙擎動力續航架構,為手表帶來了續航達 40 小時的智能模式和續航達 21 天的長續航模式。兩種模式兼顧高性能與低功耗需求,與普通的只能查看時間的長續航模式不同,OPPO Watch 即便是進入長續航模式,也能收到 OPPO Watch 的電話震動提醒,運動追蹤、心率監測、睡眠監測、NFC 刷地鐵公交等也都能正常使用。
在此基礎上,OPPO 還首次將手機的閃充技術應用到了手表上,Watch VOOC 閃充技術,使手表充電 15 分鐘即可使用一整天,75 分鐘即可充滿,進一步地減輕了用戶的續航焦慮。

在上個月的一場媒體溝通上,OPPO 透露了即將發布的新一代 OPPO Watch 2 的多個功能點——電競模式、拍照助手、更長續航時間等等。更重磅的是,OPPO 還將與 Ambiq 深度定制 Apollo4s 芯片。
而我們的猜測:這款手表將延續前代雙芯、智能和長續航雙模式,在續航和系統性能上均有較大的提升。同時,ColorOS for Watch 操作系統或許也會與手機端的 ColorOS 操作系統進一步融合,結合手機的生態和能力,實現更好的協同和互融。電競模式等新功能,就是這一策略的體現。
灣里小結
一直以來,智能手機廠商都在大力發展「軟件+硬件+服務」的「鐵三角」,而對于手機廠商大力發展的智能手表,其發展方向一直還沒有定論。
深圳灣認為,手表不應該是腕上手機,手表也不應該止步于手機配件。手機廠商應該致力于「全智能」手表的開發,在確保性能、體驗與超長續航的基礎上,讓手表與手機的系統融合,能力融合,讓手表成為手機服務生態的延伸和補充。
微信號:shenzhenware / 深圳灣
主筆:周全
編輯:陳述
聯系我劉明建136810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