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首款名為 Air 的消費級 AR 眼鏡,全球賣了 3 萬臺
Nreal 拿下了全球 81% 的市場份額,Rokid 開腔說話了。
上周 8 月 16 日,市場調研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發布了一份有關于消費級 AR 終端市場報告。
數據顯示,消費級 AR 終端市場營收規模在 2020-2021 年間增長了兩倍,出貨量同比增長 161%,同期消費級 AR 頭顯設備營收的增長超過整體市場,同比增長超過 300%。


預計到 2027 年,全球專用 AR 頭顯設備市場出貨量將接近 6000 萬部。

而在另一張 AR 設備廠商的出貨量的統計圖表中,Strategy Analytics 用出貨量份額強調了 Nreal 在這一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圖表顯示,Nreal 在 2021 年的市場份額達到 75%, 2022 年上半年升至 81%。Nreal 成立于 2017 年,到 2020 年公司就占據了 30% 的消費級 AR 頭顯設備市場出貨量份額和 51% 的收益份額。
遺憾的是,在 Strategy Analytics 對于品牌廠商的統計中,僅點名了 Nreal 和聯想,其他品牌均被列為了「其他」。并且,在分析報告中,Strategy Analytics 還特別強調,隨著聯想退出消費級 AR 頭顯市場,Nreal 的市場地位進一步提升。

或許是為了表達對于數據的質疑,又或是單純的展現業績和實力,兩天后的 8 月 18 日,國內另一家 AR 公司 Rokid 對外公布:
供應商的數據顯示,其消費級 AR 眼鏡 Rokid Air 全球銷量突破 3 萬臺,并在天貓、京東、抖音、亞馬遜四大平臺「消費類 AR 產品」銷量排行中均取得第一的好成績。

Nreal 拿下了全球 81% 的市場份額,Rokid 開腔說話了。
比起那些一上來就大舉進軍消費類 AR 眼鏡的企業,Rokid 在 AR 領域的探索,一直有著自己的節奏和步調,與開局就搞消費級市場的 Nreal 有些不一樣。
印象中,去年深圳灣對 Rokid 創始人 Misa 的一次采訪,曾談及消費級 AR 眼鏡落地話題,Misa 給出的論斷是:Rokid 很早就斷定,AR 產業空間巨大,在爆發節奏上,toB 硬件將先于 toC 硬件。

△ 2019 年第一代 Rokid Vision 于 AWE 2019 發布,應用于遠程辦公場景。
Misa 也給出了他的思考邏輯:Rokid 要做的是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解決特定商業應用場景中用戶的需求,讓用戶需求驅動產品設計。而這其中所體現的「產品力」,則是 Rokid 最為擅長的。
換言之,就是用 B 端產品驅動 C 端產品的設計。
為此,在產品布局上,Rokid 形成了如面向通用型的 AR 工具類產品 Glass 系列,工業類 AR 產品 X 系列,以及探索未來、走向消費級的 Vision 系列。

△ Glass 系列、X 系列、Vision 系列
在行業側,Rokid 也做出了不少成功的落地案例。比如與中石油全資子公司昆侖數智、奧迪與大眾高端品牌 Cupra、中國電信、良渚古城遺址等不同行業領域的眾多合作。

伴隨著 B 端產品、技術、經驗的積累,C 端產品漸入佳境。
去年 8 月,開啟在 Kickstarter 的眾籌,Rokid Air 即獲得近 70 萬美元的眾籌金額。Rokid 在公告里引以為豪的突破 3 萬臺的全球銷量,則來自這款產品。

伴隨著數據的公布,Rokid 用一篇長文描述了其在消費類 AR 眼鏡市場的態度和做法。
產品定義
Rokid Air 在公司內部的產品采用代號 Tic-Tac-Ku 的設計節奏,即:生產一代、設計一代、研發一代,三代并行。
而在產品定義上,Rokid 把輕巧時尚外觀、人機工程設計、AI 能力、自然交互、豐富內容集于一體,同時提出了:一個人人用得起、上手即用的元宇宙入口產品。

硬件減法
AR 眼鏡在通往「個人通用計算終端」的進程中,「更強大的算力和更輕量的設計」是一個行業難題。
為了能夠讓諸多高速信號在極小的電路板尺寸上實現最簡單可靠的設計,Rokid 與芯片原廠合作,對芯片的封裝接口定義做了大膽的挑戰和優化,在保證電路板極簡設計的同時,也使高速信號的質量得到了質的提升。

高算力下的導熱設計上,Rokid 更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對整機的導熱設計做了多次的熱仿真,在幾乎沒有增加額外設計重量的情況了實現了最為理想的被動散熱效果。

最終成就了 Rokid Air 能在極其有限的體積里面集成卓越的視覺效果,以及頭控,語音交互,等交互技術和算法。
但在拋棄所有冗余設計,追求極致的輕薄和空間的極致利用后,Rokid Air 依然保持了產品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經測試,Rokid Air 整機從 1 米高跌落水泥地面 10 次,從 10 厘米高度連續跌落 1000 次,屈光度旋鈕旋轉 6000 次,鏡腿彎折 30000 次后,仍能正常使用。
人群普適
目前,全球有 14 億近視患者,中國 6 億人近視,這也意味著幾乎每 2 個人中就有 1 人近視。
如果近視用戶不能享受到 AR 產品的樂趣,或者近視用戶需要在近視鏡上疊加佩戴 AR 眼鏡,體驗感將大打折扣。
通過和光機廠深度合作定制,使用了特殊精密結構,最終在確保不增加重量的同時,第一次實現了屈光度調節結構的量產化,保證了 Rokid Air 實現對 0-500 度的近視調節覆蓋。

創新結構
產品的結構設計是功能與形態的承擔者。
Rokid Air 在材質上大量使用了密度接近塑料、但強度極高的醫療級別鎂鋁合金,強度是常見鋁合金 5 倍的航天級鈦合金等輕質金屬,并通過力學分析,對局部結構進行鏤空,最終在增加了屈光度調節功能(包含鼻托、遮光片)的前提下,重量控制在 83 克。

經過大量的人機工程測試,用軟件仿真、3D 打印,CNC 等工藝制作驗證模型,確定了零部件尺寸,轉軸扭力大小等關鍵數據。最終使用的鈦合金制造的轉軸,還能有效避免用戶長期佩戴后金屬疲勞變形。同時,鈦合金轉軸內部保護的是 230 微米線徑的同軸線線束,提供了低阻抗、耐彎折的多路信號傳輸。
為了降低鼻梁壓力,Rokid 設計的親膚硅膠鼻托內置了合金骨架,可以調整形狀以適配不同高度的鼻梁,又兼顧了良好的支撐性。還能將面部支架設計將眼鏡重量分散到顴骨等處,進一步減輕壓感。
軟硬塑膠結合的鏡腿,既可以和頭部有更好的貼合,增加受力面積,減少單點的壓強,又可以內置電子元件充分利用空間。

因為結構等多項創新,Rokid Air 還拿下了 32 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 20 項、外觀專利 7 項、實用新型專利 5 項。

流暢交互
Rokid Air 搭載的 Rokid 自研全語音操作系統,可以實現 AI 語音與 AR 交互的充分融合。
Rokid Air 操作全程支持免喚醒語音識別,在降噪和定向識別方面做了專門優化,響應速度達到 0.3 秒,在正常辦公室嘈雜環境下能達到 98% 的識別率。

同時,內部結合自研硬件聲學結構、定向音算法、以及人耳的聲學特性,輔以 Rokid 音質算法處理,極大提升了人耳音質的聲學體驗,改善了 AR 眼鏡上開放式喇叭的聲音泄漏,從而更好地擴大了用戶在各種使用場景下的普適性。
生態加碼
除了給用戶創造一款時尚和佩戴舒適的 AR 眼鏡,Rokid 生態團隊為用戶打造了豐富的應用商城。截止目前,Rokid Air 應用商店已有超過 70 款豐富應用,涵蓋游戲、觀影、觀賽、教育、辦公等多樣化場景需求。

同時,針對開發者,Rokid 推出了若琪「空間站」開發者助力計劃,從硬件樣機、算法能力、開發支持等方面為開發者提供服務。
目前 Rokid AR 開放平臺 AR Platform 上已有超 600 個注冊開發者。
用戶陣營
Rokid Air App 按照系統標準打造的平臺級應用,采用雙屏異顯框架設計,眼鏡端運行獨立的 YodaOS-XR 操作系統。

為了給用戶創造多模態交互體驗,App 還支持觸摸射線、手機 3DoF 射線、語音等多種交互方式,并支持頭部 0DoF/3DoF 自由切換及空間多窗口、多任務的 UI 界面,為用戶帶來全新的影音、游戲、辦公體驗。
同時,App 也搭載了全新的自研數字人引擎,支持捏臉、換裝,能達到千人千面的效果,并且數字人能夠通過語音進行低延時的驅動,通過高效的渲染技術,實時反饋真實人的說話狀態。

為了給用戶創造一個分享樂趣和玩法的陣地,Rokid Air App 為海內外用戶打造了專屬互動欄目——「來呀」社區板塊,并將用戶的生態構建成「R 星人宇宙」。在這里,「R 星人」除了能玩到豐富應用外,還可以在 APP 社區中暢聊 AR 發展,分享游戲攻略和應用玩法。
在海外,通過 Facebook 群組、Reddit 社區等陣地,在與用戶建立深度溝通渠道的同時,更是打造了產品經理一對一溝通、視頻直播答疑、用戶專訪等運營標桿活動案例。
小結
在自身軟硬件、系統之外,Rokid Air 還有著諸多實用、可玩性的探索。如:
早前,Rokid Air 與釘釘達成合作,讓釘釘用戶體驗到 3D 辦公場景。

另與國內 3D 引擎 Cocos 達成戰略合作,為開發者帶來便利,助力開發更多有趣的 XR 游戲內容。

Rokid Air 只是 Rokid 消費級 AR 眼鏡的開始,未來還將有哪些精彩,我們拭目以待。
主筆:達達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