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回顧十年可穿戴健康歷程,下一站會是血糖評估嗎?
華為搶先蘋果,發布基于算法技術和硬件監測能力的血糖手表
今年是第 30 個國際家庭日,也是華為自 2013 年起,深耕運動健康技術創新與數字健康領域的第 10 年。華為發布了一則記錄短片,對入局運動健康的歷程進行了一番回顧。
成績單如下:
華為運動健康 APP 累計用戶超過 4 億;
心臟健康研究參與用戶數超過 500 萬;
睡眠呼吸暫停研究參與用戶超過 300 萬;
血管健康研究參與用戶數超過 81 萬;
呼吸健康研究參與用戶超 55 萬;
肝臟脂肪研究參與用戶數超 50 萬;
血壓健康研究參與用戶數超過 30 萬;
累計申請超 800 項專利;
發表醫學論文超過 50 篇;
篩查出房顫患者超過 2 萬;
全球超 100 家醫療機構聯合研究。

做了這么多鋪墊,接下來華為想重磅推出的就是帶血糖功能的智能手表。
血糖功能,Apple Watch 還沒有
蘋果對血糖的研究,由來已久。在喬布斯時代,蘋果就收購了血糖監測初創公司 RareLight,一直將其獨立私密運營,而后還將其它并入了專注于前沿探索的設計部門。
2020 年在 Apple Watch Series 6 的宣傳視頻中,蘋果用戶通過 Apple Watch 讀取 Dexcom G4 CGM 設備上的血糖數據,實時了解血糖指數。
△ Apple Watch + Dexcom G4 CGM 監控血糖,相關閱讀:三星 Galaxy Watch4 和蘋果 Apple Watch Series 7 或將支持無創血糖測量
此后,蘋果供應商 Rockley Photonics 快馬加鞭的迭代集成了血糖分析功能的一整套「腕上診所」方案。
Rockley Photonics 選用的是技術復雜度更高的紅外分光光度計技術,可以在手腕皮膚表層監測血液流動的相關體征數據,分析血液、組織間液和真皮的各個層的成分和物理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2 月有消息曝出,蘋果的非侵入式血糖監測技術目前處于「概念驗證階段」,可以做到皮膚下葡萄糖濃度的測量,測試用的可穿戴概念原型設備已經做到了如 iPhone 般大小。只要做到足夠精準好用、模塊尺寸適宜,就能很快推向市場。
不過可惜的是,Rockley Photonics 由于業績持續低靡、股價下跌、負債加大等原因,已于今年年初申請了破產保護。這似乎又無限期推遲了 Apple Watch 的非侵入式血糖功能上線。
血糖功能,華為 WATCH 4 系列最大亮點
華為曾在去年 6 月舉辦的一場小型溝通會上公布,已將血糖研究作為三大健康研究項目之一。
而在血糖研究領域,華為在有創、微創、無創技術上多路徑探索。它是基于華為自研 TruSeen 算法技術和硬件監測能力而開發的一項新的健康應用。
時隔一年,這項健康應用將首次在 5 月 18 日推出的華為年度旗艦智能手表 WATCH 4 系列落地。
在新品預熱的片段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他的樣子。華為將這款手表定義為:
支持高血糖風險評估研究的智能手表。
醫學研究上,華為聯合了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南京鼓樓醫院、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在內的多家醫療和機構。
算法分析上,華為的高血糖風險評估研究通過對超過 10 萬小時的穿戴監測數據、超過 80 萬條血糖數據分析,將高血糖人群所具備的血管彈性、睡眠心率、脈搏波等共性體征數據抽離,進而形成一套適用于高血糖風險評估的算法。
使用方式上,與其他的單點檢測方式不同,華為 WATCH 4 并不提供血糖的單點監測功能,而更強調的是風險評估。

用戶首先要授權加入高血糖風險評估研究,并且需要佩戴一段時間,才能激活風險評估功能。
當該功能被激活后,華為會基于佩戴時間所監測到的體征數據,綜合分析后,給予佩戴者高血糖風險等級評定結果。

△ 圖源:Mobilissimo.ro
然后,就用戶當前風險等級,提供控糖建議。例如風險等級為中級,會提示為:可能存在短期的血糖波動,過多攝入高糖、高油或高脂飲食可能導致高血糖風險升高。
在手表端點擊「啟動下一輪評估」,還能繼續評估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高血糖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數據模型與算法的精準度,華為 WATCH 4 系列上的高血糖風險評估研究僅適用于 18 周歲以上、2 型糖尿病高風險人群。未滿 18 周歲、I 型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人群不適用于該風險評估。
血糖功能,是否能成為可穿戴健康下一站?
可穿戴 + 健康,是蘋果公司等手機巨頭、以及 Garmin、華米等穿戴設備企業數年來堅持的大戰略。
以智能手表等穿戴設備為載體,對心率、血氧飽和度、ECG、血壓等健康指標進行常規檢測,對步伐、姿態等運動狀態進行持續追蹤。

構建數字健康生態網絡成為穿戴設備廠商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就在剛剛過去的 2022 年,智能手環、手表的全球銷量已逼近 2 億部。廠商不斷推新,消費者為之歡欣鼓舞,一切似乎在朝著正確的道路前行。
但近幾年的疫情、地區沖突,以及當下的全球經濟低迷,突然給市場的高速增長按下了剎車鍵。
現象一,全球市場出貨量雖仍在增長,但近年來增速明顯放緩。
現象二,去年第四季度智能手表、手環出貨量出現下滑,同比暴跌 18%。
另外更為關鍵的因素是,近幾年產品在技術、功能創新性上略顯乏力,要么是功能上的微創新,要么是卷設計。很難再出現產品一經發布,就讓消費者尖叫連連,忙不迭乖乖掏出鈔票購買的優秀產品。
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還有一些「新型消費類生物可穿戴設備」設備正在涌現。
比如全球醫療健康巨頭雅培公司的穿戴式血糖檢測設備 Lingo,日本醫療保健新創公司 Quantum Operation 的腕帶式無創血糖儀,通過監測用戶足部溫度預測糖尿病炎癥的 Siren 智能襪子……

△ Lingo,相關閱讀:蘋果做不到的葡萄糖連續監測,雅培一個季度賺 10 億
以華為為代表的基于算法技術和硬件監測能力的血糖健康方案能走多遠,是否能為智能穿戴行業注入新活力,我們拭目以待。
主筆:達達 / 深圳灣
審校:陳壹零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
題圖來源:PocketL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