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看 Rokid 如何玩轉空間計算,為 AR 做樣板
單目 SLAM、微手勢交互、眼神定位、空間搜索,國內(nèi)首個消費級 OST 個人空間計算平臺粉墨登場!
上周六(8 月 26 日)杭州未來科技城國際中心,醞釀已久的 Rokid Jungle 與我們見面了。
秀業(yè)績、發(fā)新品、引薦合作伙伴,Rokid團隊洋洋灑灑地奏響了新品發(fā)布三部曲。
要點回顧:
1、國內(nèi)首個消費級 OST 個人空間計算平臺 Rokid AR Studio 重磅發(fā)布,在空間顯示、信息呈現(xiàn)與交互、以及操作系統(tǒng)的設計上實現(xiàn)了諸多創(chuàng)新。

2、Rokid AR 眼鏡服務用戶數(shù)突破 100 萬,每天超過 3 萬用戶在使用,其中超過 90% 的人使用的是 Station + AR 眼鏡組合而不是手機。
布會-0041.png)
3、移動游戲廳、私人影院、移動辦公三大消費級場景,以及諸如文博、工業(yè)等產(chǎn)業(yè)領域,Rokid 站到了引領全球 AR 的絕對高度,試與走 VST 路線的頭盔式蘋果 MR 一較高下。

4、Google (谷歌) 安卓大屏業(yè)務亞太區(qū)負責人介紹了全球首款谷歌認證 AR 版 Android TV 設備的誕生過程,稱「N+1=Misa」,而其中 N 讓大家猜。

5、邀請了眾多的合作伙伴,展示了它們?yōu)?C 端、B 端、產(chǎn)業(yè)端打造的諸多應用案例,把一個下午的發(fā)布會塞得滿滿當當。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款代表未來的 AR 個人空間計算平臺,實現(xiàn)了哪些我有你無的創(chuàng)新?是否有實力與蘋果 Vision Pro 一比高下?
用一顆攝像頭完成空間定位與交互
單顆攝像頭實現(xiàn) SLAM,在行業(yè)里其實已經(jīng)存在多年了。但是,在 AR 眼鏡上僅用一顆攝像頭完成 SLAM、微手勢交互、眼神定位,Rokid AR Studio 空間套裝做到了。

Misa 笑稱:
至今有很多行業(yè)里的從業(yè)者不相信用單攝能做到這一點,甚至很多元老級的人物還專門發(fā)了文章說單目做不到,我想(如今我們做到了),這也可能算是一種對我們的肯定。
過去,Rokid 面向消費級的兩款主力 AR 眼鏡 Rokid Air 和 Rokid Max 均未安裝攝像頭,一方面基于成本控制的考慮,另一方面,增加 SLAM 之后對于設備的算力要求很高。

△ Rokid Max
Rokid 的思路是用軟件定義硬件,通過 AI 算法實現(xiàn)基于單攝像頭的消費級 AR 空間交互。
Misa 對此并不膽怯,因為 Rokid 在創(chuàng)立之初就是一家 AI 公司,在 AI 算法領域有多年的積累和沉淀。

基于定制的大視場角攝像頭和 AI 深度學習,Rokid AR Studio 能做到指關節(jié)級別的靈敏度,虛實貼合的定位精度則達到厘米級。

此外,使用單攝像頭的技術路線更是對蘋果 Vision Pro 的一種挑戰(zhàn)。要知道,Vision Pro 內(nèi)置了 8 顆攝像頭,是一款重達 500g 的 MR 頭盔,而定位為 AR 眼鏡的 Max Pro 重量僅僅 76g。產(chǎn)品的可穿戴性是 Rokid AR 眼鏡設計之初遵循的基本原則。
值得一提的是,Max Pro 在增加了一顆攝像頭的情況下,重量僅比 Max 多了 1g,原因是 Max Pro 閹割了 Max 的屈光調節(jié)裝置,因此,近視用戶佩戴 Max Pro 時,需要額外佩戴近視鏡片。
Rokid 在傳統(tǒng)的鍵鼠、語音等交互方式之外,為 AR 眼鏡的很多應用增加了微手勢的交互方式。我們在現(xiàn)場也做了一番體驗,總體上很流暢。

瀏覽內(nèi)容時,使用手指捏合,即可進行點選。左右滑動,可對界面、內(nèi)容進行切換。

打僵尸游戲時,手指捏即射擊,靈敏度和精度不亞于手柄。

△ 圖源:新浪 VR
觀看視頻時(以咪咕視頻為示例),左手手指攤開/收起,即可調整咪咕視頻窗口的距離,輕輕滑動,可以讓窗口內(nèi)容滾動顯示。
.gif)
還有一個小組件頗受參會者的喜愛,抬碗即可在手腕上浮現(xiàn)一塊手表,看時間、看天氣,未來還會增加日程計劃表等信息。

重新定義屏幕,空間環(huán)境即屏幕
相比娛樂套裝,空間套裝在顯示效果上的提升,是將 Max Pro 的屏幕刷新率提到了 90Hz,從而減少了閃屏和拖影。(注:Max Pro 最高刷新率為 120Hz,連接 Station Pro 使用時刷新率為 90Hz)。

在旗艦手機屏幕刷新率已達到 120Hz 的情況下,90Hz 對于 AR 眼鏡是什么概念?蘋果的 Vision Pro 在 3D 模式,刷新率為 90Hz。
但這并不是重點。
AR 空間計算帶來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空間環(huán)境即屏幕。
怎么理解?用一個日常辦公場景來做說明:
我可以在眼前打開多個窗口,像傳統(tǒng)的應用方式一樣將他們一字排開。

然后居中打開一個云電腦。我可以將云電腦的窗口設置為 32:9 的超寬帶魚屏。

或是讓它變成一個 6m 開外的獨立的巨幕。

一系列的操作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空間的沉浸感是任何現(xiàn)有筆記本電腦的平面顯示不能比擬的,無論是媒體編輯、代碼編寫,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顯示組合方式,一旦擁有,欲罷不能。
空間搜索,眼神定位,語音輸入,一氣呵成
信息呈現(xiàn)的另一個重大創(chuàng)新是空間搜索,基于 YodaOS-Master 這一 Rokid 專門為空間計算打造的操作系統(tǒng)。
傳統(tǒng)的搜索方式,結果的呈現(xiàn)是在網(wǎng)頁上平鋪,這種處理方式自然有其合理之處,但是在 AR 應用里,并非是最優(yōu)的選擇。
如何用最優(yōu)雅、最高效的形式讓用戶在一眾搜索結果中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內(nèi)容?Rokid 對空間展示發(fā)起了新一輪的革命。

以視頻搜索為例,當我們用語音在空間中搜索想要觀看的視頻時,空間展示的結果并非是規(guī)規(guī)整整的卡片/列表,而是將最相關的第一層信息在眼前展開,并根據(jù)相關性依次向后排列。
我們看到的是多層信息層疊展現(xiàn),平面搜索變成了空間搜索。
接下來,Misa 在臺上還極力介紹了另一個神奇的功能:當目光注視到某個視頻的時候,它就會自動播放;當手指或鼠標選中這個視頻時,所有其他的視頻信息卡片則會自動更新。

以此,Misa 斷言,它將是未來 AR 時代默認的信息展示方式,將改變未來直播、搜索、推薦、短視頻等各種在線信息的呈現(xiàn)形式。
而 Rokid 正是那個為未來信息打造全新呈現(xiàn)和展現(xiàn)方式樣板的引領者。
目前,微軟的 Bing 搜索引擎、華為的 HMS 都已經(jīng)完成了對這種呈現(xiàn)結果的支持,同時 B 站的視頻搜索、淘寶的商品搜索也正在接入。
做全球 OST 的引領者,不屑于窩里橫
目前,AR 透視方案主要分成了兩個技術流派,即 VST 和 OST。
VST,即 Video See Through 視頻透視,簡而言之,是通過攝像頭獲取外界信息,傳遞給設備,設備處理后在顯示器內(nèi)進行畫面重構。蘋果、Pico、Quest 等廠商是 VST 的擁簇。

△ 蘋果 Vision Pro
而 OST,全稱 Optical See Through,即光學透視。通過攝像頭捕捉外界信息,再和虛擬的信息結合,最終呈現(xiàn)出虛實疊加的畫面。Google、Hololens 以及 Magic Leap 是其代表。
.gif)
△ Magic Leap Helio 應用,圖源:Next Reality
兩種方案各有優(yōu)劣,VST 對于硬件的要求很高,也就導致其成本普遍偏高。而且其頭盔形態(tài)相對笨重,如何平衡用戶長時間佩戴時的不適感是個不得不去關注的難題。但與此同時,其沉浸感更強。同時由于它產(chǎn)生的都是數(shù)字化內(nèi)容,空間坐標更容易對齊,并且色彩還原度也做得更好。
而 OST 對應的設備基本為眼鏡形態(tài),這對于產(chǎn)品力的把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需要實時將物理世界和虛擬信息融合,對于光路設計、算法都有不小的考驗。但是與此同時,OST 方案對于真實世界的融合度也更高。

這樣一來,將 Rokid AR Studio 定義為消費級 OST 個人空間計算平臺,就合情合理了。
蘋果向左,Rokid 向右
Rokid Max Pro 搭載了索尼的 Micro OLED 顯示屏,單眼顯示分辨率為 1920x1200,最高刷新率達 120Hz,入眼亮度為 500尼特,提供了約 6m 處觀看 215 寸大屏的極致視覺享受。

而作為算力中心的 Rokid Station Pro 搭載了高通最新的驍龍 XR2+ Gen1 平臺,配備了 12G RAM + 128G ROM,同時支持 WiFi6/6E,而機身內(nèi)置的 7620mAh 電池支持重度使用約 6 小時。考慮到有不少使用場景需要佩戴手套,Rokid Station Pro 搭載了全實體按鍵。

Rokid 的產(chǎn)品路線與蘋果截然不同。
蘋果是把 AR 的想法裝進 MR 的殼子里,Vision Pro 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個 MR 頭盔。
而 Rokid 則堅定地認為,空間計算的硬件載體形態(tài)應該是更輕易和易于佩戴的 AR 眼鏡,而非笨重的頭盔。

堅持輕便佩戴的原則,Rokid 嚴格控制眼鏡的重量。Misa 說,如果每次更新致使產(chǎn)品重量增加 0.2 克或以上,那么產(chǎn)品團隊就必須向 Misa 報備。出于對舒適性的考慮,未來 Rokid 還有意將 Max 和 Station 之間的連接線「剪」掉!
客觀地說,Rokid AR Studio 也有很多局限,4999 + 3999 的價格,盡管是為了「讓供應鏈也有生存空間」,但定位「消費級 OST 個人空間計算平臺」對于真正的消費者還是略顯勉強。
在會后交流中,Misa 說只能給 Rokid AR Studio 打 60 分。因為 Rokid 雖然「走在行業(yè)最前面」,但要讓所有人為之喝彩還是不現(xiàn)實。
Rokid AR Studio 雖然說是定位消費級,但更多的還是展示能力,為 AR 做樣板。
接下來 Rokid 還將和開發(fā)者一起,用心打磨核心場景,讓 Rokid AR Studio 成為能夠「always standby」的產(chǎn)品。
布會.2023-08-29 21_34_20 (1).gif)
至于商業(yè)戰(zhàn)略,Rokid 并不準備做追隨者,Rokid 想做引領者。之于蘋果,不過是「蘋果向左,Rokid 向右」的兩個方向。
Misa 說,Rokid 起源于十年前在 Google Glass 發(fā)布時埋下的創(chuàng)業(yè)種子。
從 AI 到 AR,從 Air 到 Station 到 Max 再到今天的 Pro,很多人說 Rokid 每一次都能踩點到位,這背后是十年磨一劍的篤定與自信,而不是投機。
今天 Rokid 要站到引領全球 AR 的高度,則更需要實力。
主筆:周森、陳述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