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芯片,物聯網和大數據發展為基礎的智能音頻發展將迎來新的浪潮,并開始改變人類的生活。以下是我根據這幾年的觀察思考,對未來智能音頻產業的發展方向所做的思考,供大家拍磚。
低功耗和低成本的音頻處理芯片的不斷出現,并且其處理能力日新月異,在技術上針對音頻應用,逐步將克服時鐘抖動,電源抖動產生的噪聲問題;音頻處理能力上,可以在芯片上輕易實現更精確的非線性分析算法,對聲音進行頻域分段處理和整合。
物聯網中的IoT將深入人生活的各個領域,它們將實時感知人的健康,動作,日常經歷,情緒和室內位置等,并將這些信息上傳到網絡,以供數據分析。同時,每個智能音箱和其他電器和空間位置的關系將有手段收集和分析。
大數據的發展將可能讓普通人有機會接觸到人類歷史上積累的浩如煙海的音樂作品,并分析出其特征。大數據對于人類生活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將有機會對個體人的生活方式的進行分析和預測,其精度也會隨著數據庫的深度學習,越來越精確。
以上幾點技術上的進步,給我們的智能音頻領域帶來夢寐以求的機會:
滿足生理需求是基本需求:即呵護個體人的聽力和神經系統。
人的聽覺能力是因人而異的,當我們正常人在愉快的欣賞音樂時,中國有2700萬人口面對失聰的痛苦,其中有一小部分可以用佩戴助聽器的方式來解決。而更可怕的是,今年來隨著隨身耳機和大功率音箱的盛行,人們的聽覺能力也在加速衰退。據統計,正常人在40歲之后,在聽覺能力上將開始衰退,特別是在高頻段。智能音頻首當其沖的需求,是從保護人的聽覺的角度來解決,人們對音頻內容的需求和健康聽音之間的矛盾。現在的數字音頻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根據音樂內容,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態和人與音箱的距離等場景信息來實時調節智能音頻設備的響度和頻響,來保護人的聽覺器官和神經系統。
智能音頻應該可以根據老人,兒童和性別的特點,來區別調節各自播放設備特點。老人通常在高頻段聽力衰退較大,需要補償和提高。兒童聽覺器官比較稚嫩,,在響度和高低頻響上也需要做相應調節。對于一般人來說,每天早晨起床后和晚上臨睡前的音樂曲目選擇和播放方式上應該相對柔和,在高頻段和聲音的過渡上需要做合理的處理,以降低對于人的神經系統和情緒的負面影響。
人對噪聲的既愛又恨。噪聲在大部分情況下是被認為有害的污染,對于大量的環境噪聲,采取主動噪聲抑制的方式,已經不是新鮮的事物,也會成為電聲行業重要拓展方向。在較狹小和確定的聽音空間來實現主動噪聲抑制,比如在耳機,汽車領域,已經有相對成熟的設計。隨著大數據和室內定位技術的發展,將會使主動噪聲抑制的技術在更開放的空間中得以成為可能,比如家庭和公共場所。
在另一方面,制造適當的噪聲有益于聽眾的感受。比如通過產生噪聲,以降低室內外噪聲環境的突變,降低突發聲音對聽力系統的沖擊,也是智能音頻的重要應用場合。
滿足聽聲和聽音的需求;
東方的音樂更注重歌詞或內容的寓意;西方音樂更注重旋律和配器的和諧。年輕人喜歡哼唱,中老年人希望曲調。新聞和評書注重語意的清晰,音樂注重氛圍和聲音的品質。這些差別都將要求智能音頻設備有根據內容和聽眾做相應的音頻處理。喜歡歌詞內容的,需要對語音頻段的信息做相應增強,并做適度濾波。希望旋律的,需要在高頻和低頻上做更寬的加強。而聽眾自己,由于經歷,年齡,健康和生活環境的差別,對于音頻享受的需求也不同,并且在不斷變化。通過對音頻內容,聽眾個體的數據分析,可以在將內容,聽眾的個體與音頻處理結合,為音頻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
每個人的心靈慰籍助手;
通過以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為代表的穿戴電子我們可以知道佩戴者的情緒變化,睡眠狀況等,通過數據分析知道用戶的健康變化甚至生理周期。同時,透過對個體消費者的聽音內容的歷史數據分析,結合人群的心理分析和預測,可以預測消費者在此時此地,需要什么樣的音樂。這樣,我們可以讓智能音頻真正成為每個人“語音的盡頭”。
增進音樂分享和共享的愉悅;
如果每個人的音頻喜好(包括內容和音頻特點),都能夠被收集,分析和存儲。那我們就可以從一群聽眾中找到共同點,當他們在聚會時,提供這些人有共同喜好的音樂服務,從而大大提高聚會的品質和愉悅。再進一步,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室內定位確定音場能夠波及的范圍,比如在商場,我們就可以根據受眾,有目的的播放商場背景音樂,讓客戶有更好的購物體驗。
總結
智能音頻的發展將是以個體的人為中心的服務系統,它應該結合IoT,無線技術和音頻處理技術為一體的生態體系,同時,它也將深刻的改變千百年來人們對于聲音的理解和體驗。
贊!!
分析很透徹,謝謝分享
挺好
智能音頻的發展將是以個體的人為中心的服務系統,它應該結合IoT,無線技術和音頻處理技術為一體的生態體系,同時,它也將深刻的改變千百年來人們對于聲音的理解和體驗。//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