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面來看,Seed 智能隨行杯和一般保溫杯并沒有太大區別。拉絲不銹鋼表面、五顏六色的外觀搭配,金屬質感的杯蓋,和 Cuptime 現代感的造型設計相比,你并不會把Seed 與智能水杯的概念相聯系。在雷鋒網的印象中,智能水杯的杯體上就應該有著LED 呼吸燈,刻意搶眼的造型設計,而這些在 Seed 的杯體上都沒有得到體現。此前就有一位智能水杯項目創業者對雷鋒網表示,“一款智能水杯,如果外觀上不能在第一時間吸引用戶,那就意味著它將失去 80% 的用戶。”
不靠設計來吸引用戶,那么麥開對于“好杯子”的理解究竟是怎樣的?李曉亮表示,“一款好杯子,必須在材料、外形、容量、外觀工藝、功能等方面都是多樣的,這樣用戶才會覺得好,覺得好用!”基于這一標準,麥開團隊開始在 Seed 智能隨行杯的材料、外觀、功能等方面下起了功夫。
經過長期的考察,杯體材料方面,Seed 選擇了日本新日鐵的進口 304 不銹鋼。據介紹,這一材料相比國產不銹鋼、韓國產不銹鋼有著比較高的穩定性,在鹽霧試驗中可以保證幾乎沒有任何銹跡。另外,作為一款保溫杯,杯子的保溫性能也是團隊考量的重要方面。最終麥開選擇了“夾層鍍銅和氮氣焊接工藝”,可以保證在真空夾層內,消除材料本身的熱傳導,提升杯體的保溫性能。
但終歸,Seed 還是一款智能水杯。有著“智能”基因的麥開,如何擺脫智能水杯長久存在的“偽智能”概念,還原真實的智能功能給用戶?麥開團隊的解決方案是把所有智能功能集中設計在“杯蓋”上,功能涵蓋飲水量監測、飲水提醒、水溫監測、高溫警告、過期水提醒等,用戶通過觸摸杯蓋就可以查看杯內的水溫。所有信息的交互都是通過杯蓋上的 LED 點陣屏來實現,擺脫了以往需要通過 App 來查看信息的操作。
整體而言,單純從「智能」的角度去評判 Seed 這款產品,并不會有太多的加分項,沒有高大上的大數據分析、不需要App 連接、也有繁復的產品功能,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于它智能水杯的定義。在用戶需要的功能上,Seed 并不放棄創新的機會,將新技術隱藏其中。對于一些無謂的需求,麥開則做到了盡可能的克制。這一設計考慮,不僅體現了“智能回歸需求”的產品理念,同時也控制了 Seed 的價格。與一般智能水杯動輒幾百元的售價相比,129 元的定價稱得上良心。另外,可定制化的外觀圖案設計,也讓 Seed 的消費群體有了一定程度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