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巨頭布局之外,看移動醫療領域里的幾個創業項目
不僅如此,移動醫療器械也在智能可穿戴、家居等火熱的大背景下開始嶄露頭角。但由于行業的特殊性(醫療器械準入、技術壁壘、渠道壁壘),目前大部分主要還是由傳統醫療器械公司轉型操刀,創業團隊一般也只能在難度較低的二、三類醫療器械開拓。
去年8月,春雨移動健康完成 5000 萬美元的 C 輪融資,創下國內移動健康領域最大的一筆單筆融資。去年9月,丁香園獲得騰訊的 7000 萬美元戰略投資;小米注資 2500 萬美元至九安旗下品牌 iHealth。看看行業巨頭的戰略布局,就能想象這片藍海有多大的魅力。
不僅如此,移動醫療器械也在智能可穿戴、家居等火熱的大背景下開始嶄露頭角。但由于行業的特殊性(醫療器械準入、技術壁壘、渠道壁壘),目前大部分主要還是由傳統醫療器械公司轉型操刀,創業團隊一般也只能在難度較低的二、三類醫療器械開拓。
最近「深圳灣」也接觸到了幾個移動醫療行業的創業項目,他們也在這個領域做著嘗試和探索。
脈搏波智能血壓計
高血壓被稱作老年病三大殺手之一,對于老年人的傷害巨大,而國內高血壓病患約有 3 億人,并且隨著高血壓人群的年輕化(熬夜、飲食無規律、心理疾病等都會引起高血壓癥狀),這個龐大的數字還在不斷升高。
對于高血壓病患,日常的監測非常重要。而在這個龐大的病患市場,各種血壓計也是層出不窮、多種多樣。據了解市面上血壓計大致可分類為傳統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從測試方法上區分,前者又被稱作柯氏音血壓計、后者稱作示波法血壓計。
簡單來講,柯氏音血壓計因為精度高,在醫院比較常用。但是這類血壓計內含汞不安全(中國也簽訂了清汞行動,2017 年退出 70%,2020 年完全退出。),同時也不方便攜帶。示波法血壓計因便攜安全,主要用作家用。但由于測試數據偏差較大,一般醫院不認可。
在龐大的高血壓病患和電子血壓計測試不精準的背景下,深圳瑞光康泰(一家專注于血壓計的科技公司)內部一個團隊在新興檢測技術移動以及醫療領域的探索產品。團隊負責人曾在傳統醫療渠道打拼過多年,深諳渠道的復雜。在移動醫療萌發的大環境下,也想嘗試一下能否找到更佳的出路。
雙氣囊的改進版,設計更加簡潔,未來還將采用無線數據傳輸
脈搏波智能血壓計運用的脈搏波血壓測量法是基于柯氏音血壓計的測量原理而研發的全新血壓測量方法。采用袖帶上游氣囊加下游脈搏波探測方式,將脈搏跳動的不連續性轉換成連續測量的過程。這種檢測方式和水銀檢測原理相同,但不含水銀,通過電信號檢測高低壓,整個過程測量準確度高達±2mmHg。同時儀器還會將數據進行存儲,測試數據動態圖會自動保存為圖片,測試結束后可自己點擊所保存的圖片查看。
測試數據自動截圖保存在電腦,以便于查看
但是產品在走移動醫療的路也并不順利,畢竟改變一個生態渠道很難。雖然產品精度高,測量方便,但是產品的優勢點很難通過線上的商城等等展示出來,獲取不了用戶的信任。同時由于新興技術的探索和運用,在研發和成本上花費巨大,導致產品價格相較于普通電子血壓計偏高,在線上價格也不占優勢。另外,產品還面臨著與國內外品牌血壓計的競爭問題,這些因素也都限制著脈搏波智能血壓計在移動醫療領域的前行。
美心移動冠心病檢測儀
在國內,一般心臟類疾病患者在出現胸痛不適癥狀去醫院就診,大致流程為:醫院掛號,做心電圖、心肌酶檢測,等待報告、醫生確診,患者溝通、進行相關治療。整個流程下來,一般都會歷經一至兩周時間,這對于病患來講,這是一個巨大的時間成本,很大程度上會造成病患病癥的加重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而國內約有 2.3 億潛在的心臟疾病的病患,每年有 100 多萬病患進行手術。
美心團隊則將預測冠心病的三項重要指征:胸痛癥狀,心電圖和心機酶檢測轉移至可穿戴式小型監測設備,并在移動手機端進行信號保存及檢測功能,通過提醒用戶罹患心臟病患者的風險指數,將救護車、醫院完成的檢測提前到患者家里,從而最及時的得到指導和救助及時提醒患者提早進行就醫,以縮短確診周期,及時挽救生命。
產品第一階段主要通過 5-12 導聯的移動心電圖設備搭配心肌酶檢測棒進行檢測,APP 進行數據存儲分析以及將構建一個醫患交流平臺。
使用流程主要為:患者心電圖檢測,數據采集(心電圖、心肌酶檢測),線上通過上傳病患數據至云端由醫生診斷、線下患者可直接發送測試數據給醫生,醫生診斷。通過這種方式,可大大縮短傳統的診斷流程,為病患節省時間。
據了解團隊未來還將打算做可穿戴式內衣電極,對于病重的患者可以進行 24 小時的監測預警。
在產品競爭方面,國內的中衛萊康、優加利以及國外的 Cardionet、Alivecor 都有相關類型的競品。相較于美心移動冠心病檢測儀,這類產品大多采用一部特制手機或者儀器,而美心移動冠心病檢測儀采用模塊化的裝置更加輕便。但不足的是,美心移動冠心病檢測儀通過將數據上傳云端的然后供醫生取閱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操作步驟而更易造成醫療事故的發生,另外這種方式也拉大了醫生與病患的粘性,不太容易被醫生接受。
「糖大夫」血糖儀
「糖大夫」血糖儀是騰訊內部一個創新團隊的作品。歷經一年,在微信和 QQ 都在為各自的硬件開放平臺大規模宣傳,連接各種外部智能硬件,制造著一波又一波的熱點的時候,這支團隊一直在內部低調的嘗試和探索。從最初的產品選型,到行業論證,到跑供應商和找資源,再到發布會的策劃,這支團隊都是一手操辦,加班熬夜都是家常便飯。
談到這款產品的選型時,「糖大夫」的產品經理說,最初就是因為父親有糖尿病,他買了市面上各種糖尿病檢測的設備給父親用,父親都說難用。于是,產生了要自己做一款好用的血糖儀的想法,并四處尋找資源,最終獲得了騰訊的支持,加入騰訊,在騰訊開始了自己的企業內創業之路。
「糖大夫」血糖儀在外型設計上像極了現在市面上很多主流的智能手機,機身非常薄,電池也做得非常薄。這種設計能在使用過程中大大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從工業設計角度,這樣的設計也是采用了比較成熟的工藝,將手機除了打電話之外的功能,集成到一塊板子上,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血糖儀液晶屏+按鈕的產品形態。
采用了大屏幕觸摸屏的血糖儀,力求在人機交互體驗上獲得質的提升,在用戶使用方面減少學習成本。
在交互體驗方面,不需要智能手機,血糖儀本身就擁有大屏 + 獨立的操作系統,給糖友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體驗。簡化的檢測過程加上流暢簡潔的操作,使得老人能夠更方便的測試血糖。
在社交屬性方面,患者的健康數據可以直接傳送給子女的微信中,子女也能通過微信回傳訊息到血糖儀的設備上,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子女恰當的參與到每天的父母關愛行動上。這種延遲關愛的信息傳遞方式,對于忙碌的上班族們,再適合不過了。
互聯網玩硬件,這里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比如,硬件設備低價甚至免費,試紙采血針 O2O 線上訂購線下配送,通過大數據分析提醒和推薦用藥,在線商城,電子病歷,醫患線上交互,整合云端醫療數據信息等等,這些玩法將會很對騰訊的口味。「糖大夫」產品團隊也不否認在這些方面將會有更多的探索。
而「糖大夫」如何在商業上進行突破和創新,就要看這支大公司里的小團隊,是怎樣整合騰訊內部和外圍的資源。
優創智能睡眠眼鏡
這款正在研發的智能睡眠眼鏡目前還不算是醫療器械范圍,但未來的產品將會進行 FDA 的認證。因為產品還處在研發階段,所以以下內容只對產品做簡單介紹。
目前不管各種智能穿戴類手環還是各種智能體脂稱,大部分功能都只是在監測,而不在治療。監測到睡眠質量不佳、體脂過高等等問題卻沒辦法解決問題。
一直深受睡眠障礙影響的 Sam,深刻的理解到對于這部分人群,遠遠不在監測,更重要的是解決睡眠障礙問題。從小就喜歡看科幻類電影的 Sam 發現在很多美國太空科幻電影中,宇航員在太空中很多時候是沒有光照的,但可以通過特殊的光照來調節生物鐘,使得有正常的作息時間。而其實人的生物鐘主要就是通過光照來調整,在視網膜非成像部分會接收到光并傳送給下丘腦,每每接收到后都會形成一次沖擊,使人清醒。目前大多數人的睡眠障礙主要表現是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如果能夠在白天通過特制光線的刺激,進行調整作息,將原來凌晨兩三點才入睡的習慣拉至零點之前則是非常有意義的。
優創智能睡眠眼鏡主要通過手環等生態圈產品用于監測用戶睡眠具體問題,如入睡困難、睡眠時間過短等問題,反饋給云端,云端經過分析后會將最優的調節方案(程序)反饋給用戶,然后用戶根據定制化的方案來進行佩戴眼鏡調節生物鐘。優創智能睡眠眼鏡和 2013 年 CES 展會上澳大利亞的 Re-timer 非常類似,但定制化的調節方案則是 Re-timer 無法企及的,這也將是優創智能睡眠眼鏡未來最大的競爭優勢。
小結
任何生態系統都不會被輕易改變,當利益被損壞時,就會需要出來反抗。移動醫療的興起是對傳統醫療的一次挑戰,任何舉動也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著傳統渠道商的利益。而怎樣在萌芽期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怎樣進行產品定位,則是目前創業團隊在移動醫療產品上需要思考的地方。
速度
為啥?
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