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把每部視頻變成一次探險,Youtube 將如何撼動視頻的體驗?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告訴人們去收集木頭,也不是給他們分配任務,而是給他們描述大海的遼闊。
這篇文章的開始,我想先給大家一段交互式的體驗。
假如某天早晨,你醒來,發現身處一個陌生的房間,想要知道自己在哪里,你會怎么做呢?
——你會扭過頭,看看房間的墻壁上有什么;
——或者,拿起房間里面的東西尋找一些線索;
——或者,停下來想想究竟發生了什么……
我并不知道你會怎樣選擇,因為我并不是你,也不知道你想獲得的信息是怎樣的。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往往不是一條直線,你和我想的終究不同,希望獲取的內容也會不同。每一步選擇的差異,又進一步塑造了我們下一步的決定。
不過今天要講的重點并非在此,而是想借這個話題,聊一聊視頻體驗。如果我們認真審視視頻這一信息獲取的方式,就會發現它的體驗實際上是十分貧瘠的。這里的「貧瘠」并非是個貶義詞,而是在闡述一個事實——我們的思考始終是基于作者的思路、通過他提供的信息而進行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Youtube 最近幾年在做的事情,就會顯得非常有意思了。

如果你能夠翻墻,不妨下載個 Youtube 的手機應用搜索「360 Video」。作為 360° 視頻最大的提供者之一,美國的探索(Discovery)頻道推出了一系列虛擬現實 VR 視頻,從非洲動物觀察,到海底鯊魚探險。你可以看到鯊魚游入鏡頭,聽到它重重撞在玻璃上的聲音。你可以追隨它游動的方向轉動你的手機,視頻內容會隨著你的轉動,追隨鯊魚游走的方向——就像是我們潛入海底,在最近的距離親眼觀察這些海洋霸主一樣。
制作和上傳 360° 視頻并不是美國探索頻道這樣的「大牌」的專利——Youtube 支持 3 款 360° 攝像機:Kodak SP360、Ricoh Theta、IC Real Tech Allie,入手價錢都在 300 美金左右,連一臺 iPhone 的錢都不到。機器拍攝的視頻已經預處理完成,上傳的時候只要按照 Youtube 的要求寫上幾行腳本,每個人都可以創作 360° 的虛擬現實的體驗。每個人也都可以在自己的手機應用上獲取這樣 360° 的虛擬現實體驗。當你可以轉動自己的頭,去環視和觀察視頻中的世界的時候,它和我們的現實,就聯系得更加緊密了。

除了沉浸的虛擬現實,Youtube 還重新定義了標簽的用途。當視頻看到一半的時候,你可能會聽到視頻的主講人這樣說,「我們這期節目的內容,你可以點擊這里」,而在他手指的地方,會跳出一個小方框,正在播放另一期視頻的預覽,倘若你想先看那一期,你只需要點擊一下,就可以跳到另一期視頻中開始觀看。

講到這里,不妨回到我們故事一開始的那個陌生的房間,你究竟是先選擇打開桌上的盒子,還是看看屋里的書架,雖然這里仍然摻雜了作者的引導,但是這種交互方式卻讓人覺得掌握了主動探索的權利。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蘇佩里有一段話,我非常喜歡:「如果你想造一艘船,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告訴人們去收集木頭,也不是給他們分配任務,而是給他們描述大海的遼闊。」比起組織所有的人去實現一個共同的假象,倘若我們人人都切身生活在更豐富的視頻體驗中,我們將孕育一種什么樣的未來呢?
這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