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獲 64.9 萬美金的中國團隊,自曝無預算無刷單的海外眾籌操盤經驗

眾籌這筆買賣真的是賠本賺吆喝嗎?我們打了次小算盤
大多數時候,當我們談起一個新硬件產品,它不是已經做過了眾籌,就是正在眾籌,或者去眾籌的路上。
大多數時候,當我們談起一個新硬件產品,它不是已經做過了眾籌,就是正在眾籌,或者去眾籌的路上。眾籌雖算不上是硬件產品生命周期中的必經階段,但新產品想要刷存在、打品牌、搞個大新聞,來一次華麗麗的眾籌無疑是不二之選。
關于眾籌代理公司的選擇、眾籌操盤以及資金的投入與產出,深圳灣的許多硬創小伙伴們有著自己的經驗和理解。
為什么我只能眾籌 10 萬,而有些人能拿上百萬?
縱觀近幾年的海外眾籌項目,從不同硬件團隊操盤眾籌的效果看,基本符合這樣一個簡單而直觀的規律:一般團隊不做廣告,完全靠自己積累用戶的話,流量積累階段要花 3~4 個月的時間,眾籌金額一般不超過 10 萬美元;與一般咨詢公司合作的眾籌,最終籌款金額金額一般能達到 20~30 萬美元,而由專業的頂尖代理公司操盤的眾籌,籌款金額都在 50 萬美元以上。

例如,曾幫助國內多款明星產品在海外眾籌的 X 公司,操盤過的幾十個項目眾籌目標金額都在 60 萬以上。
從直接結果來看,如果要操盤大金額的眾籌還是選擇專業的代理公司比較明智。不過,像小型創意產品等簡單的項目,幾萬美元的眾籌金額也足夠了,花大成本請代理公司的話反而并不劃算。
除了刷單,還要花錢做哪些事?
一次眾籌,一般要做四個方面的事:宣傳視頻的拍攝,包括視頻方案的研討、本土化方面的細節打磨;眾籌頁面的設計以及內容編輯;社交媒體的運營以及流量的獲取;數據的篩選和處理。
眾籌的過程,無非是流量的獲取和轉化。眾籌平臺本身能帶來的流量基本上穩定且有限的,如果獲得郵件推薦和首頁推薦流量會多一些,但更多還是要靠團隊自己獲取。

一般眾籌開始前,會進行一定的流量積累,在眾籌開始之后一并導入。所謂的流量積累,主要是指潛在客戶的收集,包括維護社交媒體上產品的關注者、獲取潛在支持者的 E-mail 等。如前文提到,硬件團隊本身靠自己進行這樣的流量積累和維護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科學的廣告投放和專業的社交媒體運營一般可以更加高效的獲取流量。
如 Facebook、Google、Instagram 等的廣告通常能夠直達比較精確的目標用戶,廣告方面的投入主要也花在這里。但在進行大規模廣告投放之后,需要根據反饋和流量獲取情況,對數據進行篩選和處理,為下一步推廣作出調整。
像 X 公司的做法,一般也是在前期進行大規模廣告轟炸,后期進行精準投放。

國內眾籌團隊在國外某不存在的社交網站上投放的推廣內容
另外,PR 也是一次眾籌中需要照顧到的重點。由于多數眾籌代理公司只對眾籌金額負責,PR 方面的努力雖能帶來曝光量,但不一定帶來流量的直接轉化,所以往往被忽略。但從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以及硬件團隊自身的品牌建設出發,這方面的努力還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來算算,眾籌這事兒能掙錢么?
確實,大多數公司上眾籌的首要目的還是增加產品曝光,為大規模出貨做預熱。但眾籌這筆買賣真的只是賠本賺吆喝嗎?關于資金投入,正在為新產品眾籌做準備的為樂科技總經理李欣給我們這樣一組數據:
以一次眾籌金額為 50 萬美元的眾籌為例,首先要算雇傭專業的眾籌代理公司所需的費用。以業內比較頂尖的兩家代理公司來看,Y 公司的收費是 5 萬美元底金 + 8%~15% 的眾籌金額分成;而 X 公司則是 2.5 萬美元的底金 + 10% 的眾籌金額分成,同時要求投入眾籌金額 10%~20% 的廣告費用,以及 5000 美元每月的社交媒體運營費用。
除了代理公司的底金和分成、廣告投入以及社交媒體運營投入之外,還有支付給眾籌平臺費用,大約占到眾籌金額的 4%~9%,其他手續費用約占 2%~3%。
滿打滿算,花在眾籌上的費用基本要占到眾籌金額的 40%,剩下 60%的眾籌收入,如果其中要保證 50% 的毛利,產品的 BOM 成本必須控制在眾籌價格的 30% 才行。
「一不小心就要賠錢。」李欣總結說。當然,如果眾籌出貨量足夠大的話,還是可以帶來可觀的資金流入的。畢竟,國內某些團隊做海外眾籌,動輒就有數千上萬的出貨量呢。
深圳灣有許多在眾籌方面有豐富經驗的伙伴
我們專門為他們做了一份朋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