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攝眼鏡上新!下半年好看!

谷歌機器人戰(zhàn)隊,意欲何為?
千萬不要用任何公司和谷歌比,因為他要改變的是人類的未來
如果說,2016 年開年以來,哪家科技公司最引人矚目,那一定是谷歌。其公布的產品和技術,讓業(yè)內人士看后集體達到高潮。先是展現出驚人平衡力和超能力的人形機器人 —— Atlas,接著谷歌的 AlphaGo 在人機大戰(zhàn)中,直下三盤戰(zhàn)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當機器人強大的動能配上強大的智能后,感覺分分鐘毀滅人類的節(jié)奏,而制造出這樣強大的機器人戰(zhàn)隊,谷歌的意欲何為?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曾經打造谷歌機器人戰(zhàn)隊幕后的掌門人 —— 安迪·魯賓
安迪·魯賓被稱為安卓之父,一個曾被喬布斯羨慕嫉妒的天才。安卓,一個利用開源打破行業(yè),領軍行業(yè)的系統(tǒng)已經占領的智能手機的市場主導地位。13 年安迪·魯賓離開 Android 部門后領導機器人項目。魯賓的工程師生涯就是從機器人開始的,他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對打造智能機器懷有高度熱情。因為機器人就是他的夢想,雖然現在已經 50 多歲了但他未忘初衷。

盡管谷歌還未公布長遠的機器人計劃,但魯賓明確指出,機器人科技還沒能充分服務于制造業(yè)和物流市場,而這是清晰可見的機會。在魯賓看來,現在電子消費品行業(yè)之復雜讓他備感頭疼,而他希望機器人行業(yè)會更簡單些:「我覺得機器人領域還很新,我們一手造硬件,一手造軟件,我們做的是系統(tǒng),一個團隊就能把整套東西給弄懂了。」
以下為 2013 年底 Google 一舉收購八家機器人公司。
Schaft,由日本東京大學前機器人專家組成的團隊,負責生產機器人;
Industrial Perception,主要研發(fā)電腦視覺技術以及能夠給卡車裝貨卸貨的機器人;
Meka,生產的機器人可協(xié)助人們進行各種操作;
Redwood Robotics,機器人手臂制造商;
Bot & Dolly,研制的機器人手臂應用于電影行業(yè),包括最新電影 Gravity;
Autofuss,Bot & Dolly 的姊妹公司;
Holomni,生產可驅動車輛的活動輪腳;
Boston Dynamics 主要的設計方向是 legged robot.
從收購的公司我們可以感覺到,谷歌機器人將進入到我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而進入我們各個領域后,不僅提高我們生產效率,或許還會帶來其他更多的想象力。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數字化的時代,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都是數據收集的一個入口,谷歌利用其龐大的數據信息,優(yōu)化其地圖導航、或者連接商家與用戶等應用中。其實設備只是一個媒介,將互聯(lián)網和真是世界緊密的連接起來。
對于谷歌而說,用戶是數據收集者之一。因為我們每天都按照相同的路徑重復著相同的生活,這當然不能向谷歌提供足夠的數據,所以,機器人技術將在谷歌下個十年的發(fā)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們將在空間探索、地圖數據收集、制造業(yè)等多個方面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舉個例子,類似于「Baxter」一樣的機器人必將代替成千上萬的昂貴的勞動力資源;像「PETMAN」這樣的兩足機器人可以在一些地理條件惡劣的地區(qū)運行,這將有助于谷歌采集該地區(qū)地理數據。機器人也將讓 Google Now 變成現實版,他們將成為我們的隨身助理,幫助我們完成各項任務,甚至提升人類的多任務處理能力 —— 畢竟我們分身乏術。

不管是人工控制還是自動控制,機器人技術都會大幅度延伸人類的感知,在一些基礎工作領域代替我們。像家務機器人將代替我們打掃家居,陪伴孤寡老人。更小型的機器人將幫我們減肥,甚至在街道上巡邏。相信那些不發(fā)展機器人技術的科技公司將很快落伍。
這就是為什么谷歌需要機器人技術。機器人技術將讓谷歌成為人機交互領域的行業(yè)佼佼者,并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數據資源,就像現在安卓系統(tǒng)一樣被人熟知。許多「權威」人士宣稱,谷歌沒必要在安卓尚未發(fā)展成熟時就將發(fā)展重心轉向機器人技術。其實,谷歌的未來就隱藏在這些當下看來并不靠譜的、具有探索性的機器人實驗里——這將使一個前景非常廣闊的領域。
從盈利的角度看,機器人技術也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分析師預計,「波士頓動力」幾年后的估值將達到 50 億美元。只要產品策略正確,谷歌的通用機器人將占領幾乎所有的市場 —— 除了消費級市場與制造行業(yè),還有利潤豐厚的美國國防部的合同。
此外,谷歌機器人的還不止于此,在谷歌的實驗室有很多「黑科技」項目,比如無人駕駛汽車,如果機器人技術與自動駕駛程序結合,豈不是更具想象力。
其實在筆者看來,我更希望,當谷歌機器人解決我們工作上的難題,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多考慮研發(fā)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機器人,讓機器人真正走入家庭,因為當老齡化日益嚴重,獨生子女的大背景下,多少異鄉(xiāng)的游子,不能陪伴在自己父母身邊,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已經是大齡青年心中的痛。我們常說,自己成長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而科技不應該只是冰冷的解決問題,而應該多些是溫暖的。
看完下面這個機器人與孤獨婆婆的視頻,也許科技還可以更溫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