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同時給多臺設備進行無線充電的 A4WP 技術,究竟是什么黑科技?

iPhone 8 到底有沒有無線充電?這個行業可能比果粉更想知道
一個從技術優化向優秀用戶體驗跨越的范式
摩根大通分析師 Harlan Sur 在上周五發布的一份筆記中提到,在過去的長達兩年的時間里,蘋果都與博通(Broadcom)合作進行無線充電技術方面的研發。但是出于「對由于電池問題導致召回的擔憂」(應該是指去年三星 Note 7 電池爆炸),Sur 并不確定這一功能是否會出現在 2017 年發布的的機型上。
上周,蘋果宣布正式加入無線充電聯盟 WPC(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WPC 是成立最早、也是當前最具影響力的無線電源行業標準組織,致力于推廣國際無線充電標準 Qi。蘋果相關信息已經收錄到了 WPC 認證目錄當中,主要包括移動電話和移動電話配件兩部分。

而這一消息之前,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其報告中再次確認,蘋果將在今秋發布三個版本的新款 iPhone,包括兩個 iPhone 7 升級版和一個全新版本(也就是俗稱的 iPhone 8),這三個版本都會配備無線充電功能。
雖然很難相信「對由于電池問題導致召回的擔憂」之類的理由對蘋果的產品設計帶來實質影響,但蘋果對待無線充電的態度確實一直十分謹慎。
早在 2012 年,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 Phil Schiller 在 iPhone 5 發布會后接受采訪時認為,無線充電仍需要一個專門的充電設備連接到電源,并不見得比有線充電方便。這樣說雖然有些偏頗,但確實反映出無線充電從技術優化到用戶體驗之間的鴻溝。遺憾的是,時隔四年半之后的今天再看 Schiller 這句話,依舊頗具說服力。
去年年初,深圳灣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了對蘋果入局無線充電的期待,并樂觀地預測無線充電的使用體驗將在 2016 年發生顯著的提升,雖然過去一年無線充電行業表現出了明顯的「蓬勃」態勢,但這個關于使用體驗的預測很難說得上是準確。
目前,主流的無線充電技術主要有磁感應和磁共振兩大方向,前者的基本原理就是高中物理中的法拉第電磁感應,使用時手機需要緊貼充電線圈并對準擺正,否則充電效率會大打折扣;后者通過傳輸設備和接收器之間的磁場共振來傳輸能量,對充電距離和擺放位置的要求沒有那么嚴苛,而且可以實現同時為多臺設備充電,但成本相對高一些。
WPC 的 Qi 標準此前使用的是磁感應技術,但新的 Qi 1.2 規范也引入了磁共振技術,未來 iPhone 將采用何種技術目前還并不明晰。
此前行業分析師孫昌旭曾爆料稱,「iPhone 8」采用的「無線充電磁性材料的頻率大約為 300KHz」,而「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的磁性材料頻率要到 6MHz 以上」,所以可以認為「iPhone 8」將采用磁感應技術。但反觀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各類無線充電產品,尤其是使用磁感應技術、充電前需要十分虔誠地安放手機的無線充電設備,「不見得比有線充電方便」的痛點顯然是蘋果無法忍受的。
蘋果對無線充電的嘗試,首先開始于配件產品 Apple Watch,而使用的也確實是自己「優化」過的 Qi 磁感應方案。之所以說是嘗試,是因為無線充電很難說是 Apple Watch 在優化用戶體驗上的必然選擇。甚至有人認為 Apple Watch 的無線充電根本是「假無線」,因為在實際使用的體驗上,使用磁感應方案的 Apple Watch 僅僅只是把手表連接電源線的方式從插口變成了磁吸而已。反過來說,正是因為感覺上沒有太大區別,作為一次嘗試的話倒是很安全了。

蘋果是不會允許這種有噱頭卻不能帶來實質體驗提升的「微創新」出現在 iPhone 上的,有行業人士透露,雖然采用磁感應技術,蘋果的方案在體驗上將不輸采用磁共振技術的產品,同樣支持自有位置、一對多充電,而這也是蘋果入局無線充電之后,除了在產業鏈成熟和標準完善上的推動作用之外,最值得無線充電行業期待的部分,即像智能手機、智能手表一樣,提供一個從技術優化向優秀用戶體驗跨越的范式,一個可供學習、借鑒和致敬的方向和標桿。
退一步說,即使今年的 iPhone 無緣無線充電,蘋果加入 WPC 本身對整個無線充電行業已經是一劑強心針。盡管在手機領域,WPC 已經有三星、索尼、諾基亞、LG 等品牌的加入,但在用戶影響力、產業鏈上下游及第三方配件商的號召力,以及相關技術投入等方面,把持著智能手機半壁江山的蘋果帶來的推動將來得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