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榮耀 Earbuds 3 Pro 首發評測:測溫不止是噱頭,音質、降噪表現很扎實
一看、二看、三看、四看,榮耀首款高端旗艦耳機怎么看?
大概從 2020 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后,「測溫」這個詞就儼然成為熱詞,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上班進地鐵需要測,下班商場超市購物需要測,晚上回家進小區大門前還得測。
我們曾在去年探討過利用穿戴設備測體溫的解決方案,比如國外 Garmin 和國內的出門問問,都推出過具備測溫功能的智能手表,最近還有消息傳出三星下一代 Galaxy Watch5 也將搭載測溫功能。
但是將測溫功能帶入真無線耳機,榮耀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作為榮耀沖擊高端的代表作,3 月 17 日榮耀最新發布的榮耀 Earbuds 3 Pro,不僅有著高端真無線耳機優秀的配置,還另辟蹊徑加入了測溫這一健康功能。
一看耳機測溫,是噱頭還是真好用
在體驗耳機測溫之前,我們先談一下耳溫測量,即使用測溫槍測溫耳內的溫度。相比身體其他部分的測溫方式,耳溫槍的測量更加精確、且具備非接觸的特性,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醫院和保健場所。
其測量原理是利用傳感器檢測鼓膜所發出的紅外線光譜,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并經過信號放大處理后,以數字形式呈現溫度值。
榮耀 Earbuds 3 Pro 的測溫原理和耳溫槍的測量原理有所不同。
每只耳機的導音孔附近都置有 3 枚接觸式溫度傳感器,主要對耳內皮膚溫度和環境測量,再經算法及真人實測數據訓練,擬合出人耳鼓膜的溫度。

由于接觸式溫度傳感器本身具備測量精度高的特性,加之耳內環境相對穩定,就能保證 Earbuds 3 Pro 所測得的溫度有較高的實用參考價值。單次主動測溫之外,Earbuds 3 Pro 還能做到每 10 分鐘間隔自動測溫,然后在 APP 內以曲線圖展示。

查看 APP 還能發現一個小功能,可以設定高低溫預警,當耳機監測的溫度超過或低于預設溫度值后,就能及時收到語音播報提醒。

使用起來也并不麻煩,戴上耳機后,只需要先進行 5 分鐘的「預熱」,當傳感器充分熟悉耳內環境后,就可以開始耳溫的監測了。
我原本打算在某東上買一只耳溫槍來與 Earbuds 3 Pro 做個精準度對比,可惜因深圳防疫要求,耳溫槍這類設備并不支持配送。無奈,我只能拿腋下電子溫度計做比較。
幾天的橫向對比數據顯示,Earbuds 3 Pro 測得的溫度幾乎在 37.0~37.2℃ 之間,而電子溫度計測得的溫度會稍稍偏低為 36.9℃。在查閱一些資料后,其實耳溫和腋下溫度存在 ±0.5℃ 屬于正常。

為了進一步驗證 Earbuds 3 Pro 測量的準確性,我和同事特地選擇在午后接近 30℃ 的環境下,在戶外打了一場羽毛球,佩戴耳機在一頓酣暢淋漓的揮拍后,數次點擊測溫進行測試。
得出的溫度值與運動前室內測得的溫度持平或有 0.1℃ 的差異,這也說明 Earbuds 3 Pro 并未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干擾,測量精度仍然可以信賴。

誠然,對于健康測量設備而言,單點測量的精準度是基礎。但對于耳機這種日常佩戴的可穿戴設備而言,更為重要的是長期監測的價值。這一觀點我們在以往論述的智能手表健康監測的文章中,已經做了闡述,道理是差不多的。
> 延伸閱讀:血壓監測:華米向左,華為向右
二看音質,基本功扎實不扎實
增加健康監測功能只是真無線耳機的一個發展方向之一,這一點,我們早在 2018 年的趨勢盤點中,就已經做了預測。在隨后的幾年里,已經有多家具備心率監測等健康功能的耳機上市。
如今,以真無線耳機領銜的可穿戴音頻市場出貨量已超 1 億臺,圍繞著真無線耳機的藍牙連接、主動降噪、通話降噪、無損音頻等技術均已獲得了突破。

甚至,頗有玄學味道的「音質」也成為真無線耳機的最大「賣點」之一,畢竟,相比有線的 Hi-Fi 耳機,真無線耳機無論從傳輸還是編解碼,或是音腔設計,都不具備先天無損的優勢。
為了獲得音質提升,很多廠商打出了包括 LDAC / LHDC 在內的高清協議、Hi-Res 認證、全鏈路的高清無損等概念,并采用了尺寸更大、動力更強勁的發聲單元,或是材質更好的振膜,并在大師調音方向上大做文章……
榮耀怎么做好音質這門功課的呢?答案是扎實的基本功。
在聲學設計上,榮耀 Earbuds 3 Pro 采用一枚 11mm 超大振幅動圈和一枚陶瓷高音單元,大動圈更具動力,帶來澎湃低音,而陶瓷高音單元讓高音更開闊明亮,細節清晰。同時,兩個單元再經同軸設計,使得整體出音更具一致性。

但聽音因人而異,接下來,結合我的聽歌習慣和主觀感受,談一談我對這款耳機的聽感的評價。
我平時聽比較多旋律輕快的流行樂和人聲、多樂器混合的搖滾樂,當我戴上耳機打開音樂試聽的一剎那,榮耀 Earbuds 3 Pro 給我的是一種特別有力量的包裹感。
再細聽,耳機三頻表現中,低音部分更為突出,中高頻均衡。
我特別選了兩首力量感足的搖滾樂來感受它的低音:林肯公園的《Numb》和痛仰樂隊的《再見杰克》。

力道上, Earbuds 3 Pro 能很好地解析和釋放,低音是干脆的,并非那種為了追求低音而低音,反而造成的渾濁感。尤其是兩首曲子在貝斯、架子鼓、吉他樂器 solo 環節,力量、干凈、有層次的聽感,是那種能讓我時不時起雞皮疙瘩的沖動。
在體驗 Earbuds 3 Pro 的人聲表現力上,我沒有選擇《渡口》這類神仙曲目,而是聽了首陳鴻宇的民謠《理想三旬》以及劉森的《焰火青年》。

此時,Earbuds 3 Pro 仿佛又切換了另外一重角色,能隨著歌手的聲線、歌詞,娓娓道來,訴說著男人心中細膩的情愫。
想要獲得舒適沉浸式的聽音效果,我會建議選擇在安靜的室內,或在戶外開啟降噪模式。我嘗試在地鐵和喧鬧的街上不開降噪聽音樂,效果就會打折扣。
三看降噪,硬件是否足料,算法是否進階
接下來我想再重點談一談榮耀 Earbuds 3 Pro 的降噪體驗。
在硬件配置上,Earbuds 3 Pro 單邊耳機內置 3 顆麥克風,兩顆混合式降噪麥克風,及一顆通話麥克風。為提升通話降噪效果,它還使用了一顆 VPU 骨傳感器。

軟件算法上,Earbuds 3 Pro 配置有 AI 智慧降噪、AI 骨聲紋通話降噪、AI 降噪佩戴補償、AI 風噪優化等多場景算法。這些也都是進階的 AI 算法應用,過去都曾應用在一些旗艦耳機中。
無論是硬件還是算法,Earbuds 3 Pro 可謂是堆料滿滿,絕對符合極客們對于高檔耳機性能的追求。
底子打好了,接下來就是體驗。榮耀為 Earbuds 3 Pro 提供了輕度、中度、深度和智能 4 個降噪模式選項。

日常在辦公室,就可以選用輕度降噪;地鐵、飛機上,深度降噪模式就可以抵擋軌道、發動機的轟鳴聲。而我一般會選用智能降噪模式,耳機根據四周環境變化,自動為我做降噪深度的調節。
在降噪深度的設定上,輕度、中度降噪深度為 20dB、30dB 左右,而耳機最大降噪深度可以達到 46dB。在以往深圳灣的文章中,有關降噪深度的內容較多,此處就不再贅述。
此外我還收獲了兩項額外的驚喜,也均與降噪體驗有關。

我發現 Earbuds 3 Pro 抗風噪上的表現格外出眾,在戶外體感風呼呼的場景下,耳朵內絲毫沒有呼呼啦啦的風噪聲,而是一種截然不同柔和的觸感,體驗還是蠻美妙的。
我還發現它在通話時的降噪抑制表現也不錯,當我將身旁風扇風力調至最大檔,另一頭接聽電話的同事反饋,竟然一點風聲也聽不到。
四看細節,外觀耐看不耐看,佩戴舒適不舒適
榮耀最早在 MWC 全球發布會時,發布的 Earbuds 3 Pro 僅有釉白色、鈦銀色兩種配色,而此次在國內發布時,榮耀為它新加入了亮黑色。
我手中的這款是鈦銀色,外觀設計上略顯中規中矩。充電盒做了工藝處理,會有磨砂質感。不過雖然叫鈦銀色,在陽光下倒有種深藍色的觀感。耳機外觀主體為亮面,桿式設計,圓潤流暢。

重量方面,充電盒 + 耳機總重 42.6 克,拿在手中有一定的分量感。耳機單耳重 5.1 克,佩戴舒適,頭部硅膠耳塞配合上 APP 還能實現耳塞密封性檢測功能。

長時間佩戴時,耳機會自動語音播報提醒,提醒我佩戴時間過長,這一點還是比較貼心的。
此外,Earbuds 3 Pro 在充電上還搭載了榮耀 5C 快充技術,可以做到充電盒給耳機快速充電的功效,充電 5 分鐘,就能聆聽 2 小時音樂。耳機滿電狀態下,最長能夠使用 6 小時,算上充電盒一共可以實現 24 小時的使用時長。同時也支持無線快充,特定手機還支持反向充電。

另外還有雙設備無縫切換、骨聲紋收音、佩戴檢測等使用小功能,也讓 Earbuds 3 Pro 能輕松拿捏我的日常使用習慣。

灣里小結

一句話總結:Earbuds 3 Pro 作為榮耀首款高端旗艦耳機,有著頗高的起點,實則也帶來了亮眼的表現。
主筆:達達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