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堆 Hyperloop 的消息,得恢復一下智商……

時速 1200 公里的 Hyperloop 列車竟然能自己浮起來?
一個半小時從深圳到北京,離我們又近了一步。
2013 年 Elon Musk 首次提出了 Hyperloop 高速交通系統概念,在他的推動下,這一未來交通方式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科學家、工程師參與到把 Hyperloop 帶進現實的努力中來。
Musk 最初提出的 Hyperloop 交通系統包括內部接近真空的交通管道和行駛在管道內的膠囊列車,列車通過氣動方式實現懸浮來消除摩擦,并依靠管道內的線性電機驅動加速和制動,時速可達 1200 公里。在這一概念基礎上,Hyperloop 的研究者們進行了方方面面的技術探索和嘗試。

本周一,致力于 Hyperloop 研發的初創公司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下文簡稱 HTT)宣布將應用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研發的被動磁懸浮技術,來實現膠囊列車在管道內的懸浮,并已獲得該項技術的專用授權。
在 Musk 最初的 Hyperloop 方案中,為了解決膠囊列車在管道內高速運行時面臨的 Kantrowitz 極限問題(列車前部的空氣會被不斷推向前方),列車頭部安裝了吸氣風扇,將前部的空氣吸收壓縮排向車尾,而壓縮空氣也被用于在列車底部形成氣墊來使列車懸浮。 Musk 認為傳統的磁懸浮方式非常不經濟,因而沒有使用磁懸浮。
與傳統磁懸浮不同,HTT 采用的被動磁懸浮技術,不需要使用任何超導材料或電磁鐵,而采用與常見磁鐵類似的常溫永磁鐵。在膠囊車廂的底部,永磁鐵以 Halbach 序列排成方陣,在這種排布下,方陣下方會形成強大的磁場,而上方的磁場則會被抵消。
列車的軌道部分被稱為 Inductrack(電磁感應軌道),軌道內鑲嵌了一排絕緣線圈。根據法拉第定律,當車廂移動時,車廂底部磁鐵方陣的磁場會在線圈內產生感應電流,而電流反過來又會在線圈中產生電磁場,與磁鐵磁場相互排斥,從而使車廂懸浮。
這種「被動」磁懸浮的方式在列車移動時即可自行實現懸浮,不需要任何外部設備或電力支持,只有在低于一定速度時才會落回地面。HTT 的 COO Bibop Gresta 強調說,完全依靠車廂運動實現懸浮的被動磁懸浮技術非常適合 Hyperloop 這樣的超高速交通系統,一方面更加經濟,另一方面也更加安全——不會因為電力故障而突然失去浮力。
HTT 作為一家初創公司非常特殊,它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來自 NASA、波音、特斯拉和 SpaceX 的 480 多位工程師志愿完成的。今年三月,HTT 和斯洛伐克政府簽訂協議,計劃共同建設一個連接斯洛伐克首都伯拉第斯拉瓦、奧地利維也納和匈牙利布達佩斯的 Hyperloop 線路。最近,HTT 還簽署了一份 1 億美元的協議,準備在加州建設 Hyperloop 試驗線路。

與 HTT 一樣坐落在洛杉磯的 Hyperloop Technologies Inc(簡稱 HTI)是 HHT 在 Hyperloop 研發角力中主要的競爭對手,這家公司也剛剛發布消息稱,計劃在拉斯維加斯 Demo 他們的最新技術。
特斯拉此前也宣布,計劃出資建設 Hyperloop 試驗線路,用于在今年夏天 Demo 此前 Hyperloop 列車設計比賽中勝出的團隊作品。
對于 Hyperloop 的研究和探索熱情日益高漲,其中的競爭也開始顯露,HTT 和 HTI 都急切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率先實現 Elon Musk 的設想。目前階段來看,Hyperloop 領域取得任何進展都足以讓人激動。
畢竟,一個半小時從深圳到北京,離我們又近了一步。
主筆:陳凱文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