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馬遜的倉儲機器人說起:倉庫自動化成近年熱門收購項目

電商「明爭」背后的「暗斗」——物流倉儲的自動化之爭
歸根結底,比的還是用戶體驗
當你在網購的時候,你在想些什么?產品質量是否有保證?價格是否劃算?售后服務?還是多久能拿到辛苦淘來的寶貝?
除了送到手的貨本身,物流的速度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購物體驗。物流速度的提高,不只是增加倉庫搬運工、快遞員人手那么簡單,電商在幕后的布局常常是普通消費者所難以察覺到的。為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占得一席之地,互聯網電商們打起了一場無硝煙的自動化倉庫之爭——比如,京東和天貓。
京東自建倉庫物流系統——「亞洲一號」
上月,京東官方公布了其未來「全自動化無人倉庫」的概念視頻,并表示在 1 年內推出送貨無人機,2 年內建立無人倉庫,10 年內實現無人車送快遞:
當然,概念終究只是個概念,目前京東倉庫的自動化程度還沒達到視頻中所示的效果。京東于去年雙十一前夕曝出了其上海倉庫——「亞洲一號」的內部全景視頻。
「亞洲一號」從 2014 年開始正式投入使用,其軟件部分的倉庫管理、控制、配送信息系統均由京東自主研發。北京、上海、廣州、沈陽、武漢這五地的倉庫共同組成了「亞洲一號」物流配送系統,其中作為京東旗艦工程的上海「亞洲一號」基地已向第三方商家提供倉儲服務。
「亞洲一號」中 99% 的操作已實現自動化,部分硬件采用歐洲進口的自動分揀機、堆垛機。
自動分揀機的分揀處理能力超過 20000 件/小時,準確達 99.99%

·自動分揀機
堆垛機是自動化倉庫中的核心設備,高達 24 米,利用托盤進行貨物的存取以及補充,運行速度可達 180 米/分鐘

·堆垛機
另外,自動運輸機可實現貨物的自動出、入庫,立體倉庫內的揀貨運輸系統能實現揀貨后的自動運輸以及自動補貨。

除了自動化部分,「亞洲一號」倉庫內的貨物卸載、運輸入庫、出庫貨物的分揀、掃描、分裝等還需人工參與。
不過,這僅僅是京東去年公布出視頻反映的信息,根據「全自動化無人倉」的目標,京東的倉儲系統在這一年間可能已經實現了更高程度的自動化。
阿里投資并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務
看著京東一系列的動作和消息,作為競爭對手之一的天貓也不甘落后,前不久就以內部實景視頻的方式展示了倉庫的高科技。
比起京東的「亞洲一號」,天貓倉庫在出貨環節中的自動化程度顯得更勝一籌,工作人員手動將標簽(涵蓋整套訂單系統的信息)貼在紙箱上,除了裝貨入箱之外,后續的其他程序(傳送、掃描)基本上依靠自動化完成。
依靠 WMS 倉儲系統和 S 型的揀貨路線,可自動配齊訂單上的貨物。

在封箱環節中,通過圖像識別技術,確保貨物能與訂單信息相匹配。

之后在貨物的配送過程中,可通過 TMS/DSS 運輸系統對貨物進行實時跟蹤。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他們的殺手锏—— Geek+ 運貨機器人:

與亞馬遜的 Kiva 機器人相似,Geek+ 的外表呈矮圓柱形,同樣擔任貨物運輸者的角色:接到訂單后,Geek+ 與 WMS 、ERP 系統進行對接,并規劃好最佳的取貨路線,通過其底部配置的攝像頭掃描地面上的點陣式二維碼地標進行導航,到達貨物存放的地點,再由工作人員將貨物安放在其所承載的貨架上。
Geek+ 內置 24 安時的鋰電池,在電量不充足的情況下,還能自行充電(5 分鐘即可充滿,充滿后可運行 1 小時)。
Geek+ 的運行速度為 1.5 m/s,最大載荷量為 500 kg (Kiva 的載荷量約為 340 kg),內置了具有避障和無線通信功能的傳感器。與高度為 40 cm 的 Kiva 相比,Geek+ 的高度僅為 27 cm,運行時更加穩定。
與京東自建物流系統不同,天貓的物流采用第三方——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服務。菜鳥網絡科技負責各個物流資源的協調以及全國的倉儲部署,阿里占有該公司最大的股份。
電商比拼的背后:物流自動化的多元發展
無論是京東自建物流體系,還是天貓采用第三方的物流服務,在如火如荼的電商大戰背后,用戶體驗中的物流環節已逐漸成為各大電商的競爭籌碼。
二者采用的物流系統均具有開放性,隨著國內外各個自動化、物流機器人公司、物流服務提供商的發展,像亞馬遜的 Kiva 這樣大型電商、物流公司壟斷倉儲機器人技術的局面將逐漸被打破,如瑞士的 Swisslog、印度的 GreyOrange、美國的 Fetch Robotics、中國的新松物流機器人等,都使得這個領域呈現出日趨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讓人驚嘆的「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