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國內眾籌成績 = 廣告投放費用?情懷?別開玩笑了!
這兩年國內眾籌平臺風生水起,各平臺為籠絡項目,推廣的步伐飛快,一波接著一波的南下拉團隊、找項目。國內團隊也開始慢慢適應了這些眾籌平臺的節奏。
言歸正傳「深圳灣」從去年就開始關注這兩個平臺上的中國項目,交流過的團隊也有差不多 30 家了。其中大多數團隊都來自于深圳,包括去年 KS 上眾籌了 100 多萬美金的 Omate 智能手表團隊,核心人員也在深圳。在這些海外眾籌項目里,創客產品的數量和眾籌金額,遠遠超過消費類電子產品。比如 2012 年底上線并眾籌了 18萬 多美元的 Makeblock。
這兩年國內眾籌平臺風生水起,各平臺為籠絡項目,推廣的步伐飛快,一波接著一波的南下拉團隊、找項目。國內團隊也開始慢慢適應了這些眾籌平臺的節奏。「深圳灣」在 8 月京東眾籌剛剛上線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眾籌為情懷還是為買賣?
對于這個問題,現在的答案越來越清晰了。
既然是兜售情懷,那就是買賣。是否一定要討好這些為情懷買單的人,并不是重點。因為,買賣并不會因為這些人的存在與否而停止發生。
這深刻的說明了買賣比情懷重要。
而為了實現買賣,為了制造出一片買賣雙方熱鬧的景象,這讓一些人寧愿一擲千金,以獲得市場的關注和渠道的青睞。
為了推廣嘛,投點廣告費也值了。
為了證明本文標題的觀點,我們來做一下案例分析:
某平臺,某空氣凈化產品,在幾小時內眾籌了百萬級的成績(三無)我們打開網頁看看這款百萬級的爆款是如何產生的。
為了作為對比,我們尋找了兩款類似的爆款,看看是否有共性。
首先我們打開各個產品的眾籌網頁,點開支持者一欄:
上千的支持者,看起來不錯,不過仔細看支持者的成分,有一部分是1元刷人氣的,其實想問下眾籌團隊,如果有能力刷1塊錢的,那么為什么不合理的把正常檔刷上去呢(不排除團隊窮沒錢,只能刷人氣)?說明這些1塊錢眾籌的是自發支持的,希望1塊錢獲得產品的筒子們。
接下來,向團隊提問的環節只有第二位有17個提問,其他兩家都是0 。試想下,你買一臺完全陌生品牌的凈化器,甚至都不關心他什么時候發貨,怎么使用,會不會跳票?我買個十塊錢的襪子都還會關心物流,買個凈化器都這么淡定#富人的世界我不懂#。
只評論不分析 :-D 還有其他圖片,懶得放了,沒意思,造假都不認真,產品怎么認真(剩下兩家“雷”似)。
我們繼續分析。回饋一欄中有一元抽獎也有 Early Bird ,也有正常市價購買,當然也會有經銷商來購買,事實上不否認有 2C 有 2B 的產品,但是據我了解,上十萬以上的采購單要經理級別的管理人員簽字授權才能采購,有些謹(變)慎(態)的經銷商會“玩”半年后才會選擇采購。不知道這些經銷商是哪里來的呢?能不能介紹我認識,這么土豪的行為能讓我抱下大腿嗎?我這里有很多快速致富的項目,5 億的啟動資金就差 300 了能不能支援下?
以前媒體有論調「眾籌已死」,「眾籌被玩壞了」,打擊了多少懷揣夢想希望在眾籌平臺上驗證產品的人。而如今,百萬、千萬級的眾籌項目頻頻出現的時候,那些在眾籌平臺上述說著自己情懷的「勇士」們,頓時顯得多么弱小。
其實也習慣了。那些靠刷榜而起來的明星 App,大家不也習慣了嘛?
主題圖片:Cecilia 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