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未來機器人風口,北美機器人新知探索分享 | ACT TALK # 3 圖文回顧
老司機告訴你,如何從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與合作開始,避開硬件創業的很多坑 | AI&ROBO CLASS 圖文回顧
深圳灣邀請到了原聯想首席板卡設計師、原聯想成都研究院院長、硬件產業化綜合服務平臺深創谷合伙人安巖,為大家講授『從設計到制造,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與合作』。
硬件創業中合作伙伴的選擇與合作,就好比是兩夫妻結婚和過日子,結婚是一天的事,而過日子是一輩子的事,所以選擇很重要,選擇之后的合作更重要。
12 月 15 日,由全球首個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創業加速器 ACT Lab 攜手新硬件創業社區深圳灣(微信 ID:shenzhenware)聯合舉辦的「AI & ROBO CLASS」系列課程之供應鏈管理主題課程,邀請到了原聯想首席板卡設計師、原聯想成都研究院院長、硬件產業化綜合服務平臺深創谷合伙人安巖,為大家講授『從設計到制造,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與合作』?,F場氣氛活躍、學員熱情十足。
硬件創業困境
硬件創業的你是否每天奔波見 N 個工廠,碰到的情況往往是:30% 看不上眼,20% 太貴,20% 太遠,20% 嫌量太小,剩下的10%,也不知道是什么情況……然后,你眼見著自己掉進各類的坑:
3 個月后,模具廠老板將 ID 改的面目全非,出模?工藝?
5 個月后,PCBA 打板出來,怎么調也調試不通呢,再半個月后,發現從華強北買了顆假物料。
8 個月后,組裝廠老板抱怨這產品設計根本沒法制造,良率太低了。
1 年后,拿去做認證測試,輻射過不了,高低溫過不了……
每天跟分秒賽跑的你,如此拼命換換來一堆接一堆的坑,每天被瑣碎弄的憔悴無比,從設計到制造的路上到底怎么繞過這些坑?是否有更高效的方式選擇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的選擇

在 SMT 伙伴的選擇方面,首先,要看工廠的基礎設施,然后是設備的一些關鍵參數。

在模具和成型(結構件)伙伴的選擇方面,理想和現實存在著差距。這里有一個行業里的「段子」:ID 手板像李若彤扮演的小龍女,結構購版像劉亦菲扮演的小龍女,而模具品則像陳妍希扮演的小龍女。聽完哈哈,真的是這個樣子。

安巖老師特別強調了現場考察的重要性。首先要善于觀察:一看設備,尤其是生產設備和測量設備;二看環境,比如物品管理和人員習慣;三看管理,觀察工人的工作規范和流程執行。眼睛看,耳朵聽,還要善于提問:一問客戶,比如給誰供貨、合作關系如何;二問人員,比如工人的工作年限、經驗積累; 三問上游,誰提供原料、供貨渠道等。
盡量在已知中選擇,不要在未知中探索
這里有一個螺絲的故事:某品牌的筆記本,一款定位高端的產品,從北歐 ID 設計團隊設計的簡潔明了的線條風格,有棱有角。到第一臺樣品出來,簡潔銳利的風格線條不見了,變得臃腫還有螺絲。15 寸的樣機出來了,還加了兩顆螺絲在外殼明顯位置,最后導致這款產品 15 寸的版本直接上不了市。

組裝伙伴的選擇是最后一關。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優秀的工廠組裝線會有流水線和細胞單元線(Cell 線)兩種,兩種各有利弊,Cell 線的管理方式能保障流水線正常運轉。
組裝線還要看治具和測試,

SOP (中文)規范包括:
1. 簡要易讀,圖文并重;
2. 邏輯清晰,操作性強;
3. 條件具備,工具齊全;
4. 標準明了,重點突出;
5. 格式統一,版本控制。
最后是 DFA 的優化,盡量減少零件數量,統一緊固件型號,手板要親測裝三遍,還要有記錄用了幾只手?幾種工具?幾個角度?尺寸還是公差?

越往后的伙伴,越依靠人力。伙伴的選擇,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管理和品質。無論什么樣的合作伙伴,硬件創業者都不可以「高枕無憂」等著交貨,現場勘查是家常便飯,現場「趴活」是最有效的溝通。
老司機的箴言
不要把任何一個行業想得簡單,工匠之心無處不在。
沒有好壞,只有合適,不輕易選擇,一旦選擇,不輕易更換。
設計不易,制造亦難,攜手共進,且行且珍惜,把事情做好。
深圳灣聯合深創谷,曾在深圳西麗深創谷的基地,舉辦過關于智能硬件供應鏈管理的分享活動(活動圖文回顧:從設計到制造——硬件創業路上合作伙伴的選擇)。深圳灣將在近期,組織創業小伙伴們參觀深創谷基地,了解硬件產品從設計、研發、生產、測試的全線服務體系。
全球首個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創業加速器 ACT Lab 攜手新硬件創業社區深圳灣(微信 ID:shenzhenware),與眾多機器人行業專家、學者、明星創業者一起,策劃設計了一系列機器人創業公開課,以雄厚的導師資源、優質的課程內容,幫助機器人創業團隊快速孵化和成長。
這個「AI & ROBO CLASS」系列課程,是全球首個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業者專門設計的模塊化課程。它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創業生態圈,匯集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創業家,分享機器人領域前沿理論和應用實踐。課程內容涉及硬件創業所必須面對的供應鏈管理、工業設計、電子研發、眾籌與營銷,以及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需要熟知的機器動能、語音感知、視覺感知、深度學習等相關知識和實踐。課程形式不僅有 90 分鐘的定制主題課堂,還有全部由創業者組成的圓桌論壇,以及企業參觀等,線下小班上課,線上社群交流,并獨享 90 分鐘導師一對一輔導。
課程詳情:2016 年末巨獻:機器人供應鏈管理系列課程 | ACT AI & ROBO CLASS 課程預約請直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