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念力控制」又進了一步,斯坦福大學腦機接口技術創(chuàng)造了新的腦力打字紀錄

「鋼鐵俠」馬斯克又要改變世界了,這回他的目標是腦機接口技術
馬斯克永遠不消停。
前段時間剛剛公布了幾張超級高鐵的原型照片,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又異想天開,準備成立一家新公司 Neuralink,計劃讓人腦和電腦連接起來。
去年,馬斯克就提出了「 Neural Lace 」的概念,通過在人腦中植入電極,將人類的大腦和計算機連接,允許人類用意念與計算機交互,從而免去了鍵盤、鼠標及觸控板低效輸入的煩惱。馬斯克直言:「目前的輸入水平太低了,特別是在手機上,智能通過幾個手指點擊輸入,而我們的輸入方式會快很多,」他補充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會看到生物體和數(shù)字技術結合的智能生物。」
不過,Neuralink 在成立之初并不會專注于提升人類的智能,而是與醫(yī)療健康結合,探索如何通過腦機接口技術減輕危險和慢性疾病癥狀,例如癲癇、帕金森等慢性疾病。憑借現(xiàn)有的醫(yī)療基礎,Neuralink 可以加速相關技術的落地,并且可通過臨床實驗掃除技術上的障礙,加強實用性,然后再向更加長遠的目標發(fā)展。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去年七月,馬斯克在加州以「醫(yī)學研究」的名義悄悄注冊成立了這家公司,另外,Neuralink 的投資方可能還包括了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Peter Thiel 曾經和馬斯克共同創(chuàng)立了 PayPal。
來自醫(yī)學和科技界的精英人士也悄咪咪地加入了 Nerualink,這包括了波士頓大學的 Timothy Gardner 教授,以及 26 歲的醫(yī)療健康公司 Transcriptic 創(chuàng)始人 Max Hodak。但是二者均對所負責的工作內容以及項目的進展閉口不言。
其實,腦機接口技術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在醫(yī)療領域上的應用也早有先例,深圳灣(微信號:shenzhenware)對此項技術有過多次報道。
去年八月,杜克大學神經科學家 Miguel A. Nicolelis 和他的研發(fā)團隊利用「VR + 外骨骼 + 腦機接口技術」的方案,使一名受到脊髓損傷的患者重新獲得了行走的能力,并且讓他的腿部重新獲得了觸覺。

今年二月,斯坦福大學神經外科醫(yī)生開發(fā)了一套可幫助癱瘓病人打字的設備,此設備采用的是最新的 BrainGate 腦機接口技術,將一個嬰兒用阿司匹林大小的腦芯片植入大腦皮質層,然后將檢測到的電信號轉化為電腦上的坐標信息。經過實驗,患者的打字速度達到了每分鐘 12 字。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目前的腦機接口技術仍然沒有走出實驗室,各方面的性能和安全性也在論證中,尤其是需要在腦中植入芯片的腦機接口方案。馬斯克也說了:「腦機接口技術還需要四到五年的時間才能實現(xiàn)商用。」所以,何時能夠商用,以什么樣的產品形態(tài)進入市場,還得讓時間去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