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二季度報告:你大爺還是你大爺,新老入局者貼身肉搏

華為還是把智能音箱做出來了,但接下來呢?
拿 Alexa 練手之后,華為智能音箱國內市場怎么打?
華為總算補上了智能音箱這一環了。
在剛剛落幕的德國 IFA 展會上,華為展示了一款智能音箱——AI Cube。粗看上去,這款產品跟 Google Home 有點像,不過,人家跟 Google 沒有半毛錢關系,倒是搭載了 Google Assistant 的死對頭 Alexa。長相上,這款音箱「平平無奇」,白色機身,上窄下寬,頂部有一圈藍色燈帶和 4 個麥克風開口,底部揚聲器包裹了一圈灰/紅色的網布。不過在機身上,這款音箱卻充滿了小心機——據介紹,AI Cube 內部集成了 4G 調制解調器、家庭 WiFi 路由器以及高端 360 度無線揚聲器,兼具智能音箱和智能路由器兩重身份。

華為表示,AI Cube 會在趕在今年年底的促銷季在歐洲市場推出,不過價格方面暫未透露。至于是否會有中文版本的智能音箱,華為也沒有公開表態。
如今,誰家出智能音箱都都不稀奇。
早在 2016 年,深圳灣便收到業內人士的爆料,華為有意做智能音箱,并已開始立項。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最后這個項目并沒有得到落地,而是擱置了。一直到了今年的 CES,華為才松口表示,有望在今年推出智能音箱。在 8 月初的半年度業績報告中,余承東正式確認,華為正在做智能音箱,并將很快發布。當時,有業內人士推斷,這款音箱大概在 10 月份推出,出貨量預計會超過十萬量級。
然后便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在 IFA 展上,華為的智能音箱正式露面了。
從松口到落地再到上市,華為的這款音箱的上市節奏并不慢,但如果放在整個行業上來看,華為卻是真真實實的「四面楚歌」。如今,在國外有 Echo、Google Home 兩座大山,在國內有天貓精靈、小米音箱跑在前頭,而且價格也被各家殺到了底。即便是華為無意個這些專業的智能音箱玩家正面剛,高端家庭音響市場上,HomePod、哈曼卡頓、JBL 等玩家也早就占好坑了。此時姍姍來遲、還用了第三方語音助手的華為,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低價還是高端,似乎局面都不會太友好。
這款智能音箱,讓我想到了集成 Alexa 的華為 Mate 9
在去年的 CES 期間,華為面向美國市場推出了旗艦手機 Mate 9,并宣布將集成亞馬遜 Alexa 語音服務,是當時市面上第一款集成了 Alexa 智能手機。不過后來,我們發現,Mate 9 美國版所謂的「集成」,實際僅僅只是提供一款「定制的」 Alexa App,多多少少讓人感覺缺乏誠意。如今的這款 AI Cube 又會如何呢?會不會也只是一款 Works with Amazon Alexa 的智能設備呢?或許,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了。

國內市場,華為又將如何應對?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談談小米。
2017 年下半年開始,國內打響了「百箱大戰」。為了快速上市搶占市場,在語音技術沉淀不多的小米匯集了搜狗、獵戶星空、Rokid、思必馳、海知智能、聲智科技等多家廠商,集各家所長完成了小米 AI 音箱的語音交互技術。而背靠著小米生態鏈龐大的設備量,小米 AI 音箱在上市后不久便站穩了腳。此后,小米語音 AI 一路擴展,在今年,小米 AI 助手小愛同學正式登陸小米手機,并附帶著將一整套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案帶到了手機端。從效果上來看,小米的這一策略效果相當可觀,自上市以來,小米音箱一直穩居國內智能音箱銷量的前列,而小愛同學月活躍設備超 3000 萬,累計喚醒超過 50 億次。

再說回華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小米和華為頗為相似。雖然語音技術積累不如 BAT 深厚,但卻有著龐大的終端數量——國內智能手機的頭號玩家、有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 HiLink。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回到國內的華為智能音箱,是否也會采用與小米類似的玩法呢?
在語音助手方面,華為雖然沒有專攻語音智能這一塊,但在 AI 確實已經穩扎穩打很多年。若在自家 AI 技術的基礎上再加上各家所長,要完成一套完成的語音方案并不難。現階段,華為手機端的語音助手 HiAssistant 便是由科大訊飛和百度 DuerOS 提供語音交互技術支持。
在智能家居方面,2018 年 6 月在華為終端開發者大會上,余承東發布了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態戰略:「華為智選」作為華為智能家居生態的新名片正式進場;以手機作為 HiLink 主入口,平板、PC、穿戴設備、智能音箱作為輔入口,照明、安防、影音、監控等是最外圍的泛 IoT 硬件,組成三圈生態;最后,通過全新交互入口和華為智慧引擎,實現「讓服務找人更精準,讓人找服務更便捷」的極致體驗。華為要正式發力智能家居了,華為手機會成為最重要的入口,而在這個時間點若隱若現的智能音箱,也必然是這個生態中不可缺少的另一個入口。

此外,華為還有一個拿手好戲——無線網絡通訊。從 4G 到 WiFi,甚至是接下來的 5G,華為都會「掌握核心科技」的那個,而不管是 APP 時代的智能家居,還是現階段大家都在推進的「全屋智能」,大家都需要一個智能網關。正如我們此次在 IFA 所看到的,華為的智能音箱,除了音箱之后,還是個路由器。華為要做的是,用一個產品提供雙拼服務,在給用戶提供多一項選擇的同時,順手把自己的「全屋智能」也提上了日程。
如今,市場已經被去年的第一批玩家教育的差不多,智能音箱早已脫離極客圈子成為大眾消費品,市場不再是華為需要操心的因素。況且,在正式推向國內市場之前,華為的手機和智能音箱都已經拿 Alexa 在國外練手了。所以,接下來華為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利用好目前手里的牌,后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