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繁從簡,他們把笨重的服務機器人做到了輕量化,與大制造商合作成立工廠,實現產品量產化。
其實這篇文章已經壓了好久,一直沒有一個很合適的契機分享給大家。在去年年底「深圳灣」就組織過一次 Seeed 敏捷制造中心的參觀活動,載著「深圳灣」的小伙伴們實地探訪了助力創客小批量的小型工廠。當時正值 uArm 機械臂(作為比較早的眾籌產品,曾在 Kickstarter 眾籌 25 萬美元)在敏捷制造中心組裝,小伙伴們也親歷了整個組裝過程。
開發新產品,研發、制造、通路、品牌都想好了,可是創新并不簡單。
其實,做硬件并沒有什么討巧的,要么創新,能賣個高價,要么功能足夠好且便宜。
在中國大陸,除了傳統產業之外,同樣的變革也開始發生在消費電子和其他高科技產業;除了網紅直播,還加入許多高科技元素,例如 VR、AR、無人機、全息攝影等等,更加豐富了零售端的內容。
談到工廠,談到制造,很多人都會談「工業 4.0」和「中國制造 2025」。而我們最近接觸的這位老板,和「主流」不太一樣。
為了爭取大牌廠商的訂單,各大電子代工廠不惜一切代價虧損經營,而他們往往也成為了大牌廠商之間競爭的陪葬品……轉型,談何容易?
這家企業只是做不那么高科技的手機配件產品,卻擁有最高科技的生產線,iPad、三星電視、機器人和無人車......
雖然鴻海/富士康有百萬大軍,但是沒有一個人,包括我在內,比郭董上班時間更長更認真。他一個禮拜七天,每天 15 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有目共睹。
最近,來自國際硬件加速器 HAX 的合伙人 Benjamin Joffe 制作了幾幅漫畫,來描述硬件創業者的生活。Ben 特意說明,自己并不是漫畫師,漫畫是制作出來的而不是畫的。
Terry 在舊金山 TechShop 的演講,TechShop 創始人,Ardiuno 創始人,都有參加和聆聽 Terry 的分享
Hi 大家好!我是灣仔,今天為大家帶來「深圳灣」走進系列活動之走進東莞。在過去「深圳灣」相繼走進了大型制造工廠、上市公司、創業團隊、創客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空間...
深圳作為世界硬件制造之都,開車離開繁華的市區來到關外則是屬于工廠的世界。而作為硬件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的 PCB 板廠也主要分布于此。